首页 > 财经 > 要闻 > 正文

看!中国经济奋力突围|巧转型,新模式激发新活力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4-11 07:33:50

  隔离在家,“云端”互动,“宅经济”照样让咱挣得盆满钵满;不出村口,争当“网红”,直播带货助力销售逆袭;抱团取暖,打掉“围墙”,订单、员工皆可共享……

  疫情来势汹汹,可办法总比困难多!以“宅经济”“共享经济”为主的新经济模式迅速“补位”,打开产业新风口,带来了发展新活力。

  “宅经济”,带来产业新机遇

  商超关门无处买菜?打开手机一键下单,快速配送全程无接触;宅在家里头疼脑热?进入微信小程序,向医生远程问诊……

  防疫期间,“宅”成为不少人的生活状态。出门交际频率减少,在线问诊、云上办公等新模式应运而生,并呈快速增长趋势。

  ——电商需求旺,线上订单势头猛。

  2月初,浙江杰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旗下的商店第一时间恢复了生活用品配送服务,24小时接受订单,并推出“线上下单,送货上门,满就立减”活动。“2月份线上订单激增,销售额突破120万元。”公司总经理林杰说,3月份以来,余热延续,销售额仍居高位。

  飞涨的线上订单倒逼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针对疫情发生以来线上订单多的情况,我们专门升级了库存管理系统。”家乐福中关村店生鲜区负责人曹忠怀打开APP,“你看,这两天双井店的绿叶菜卖得很好,也提醒我们要加大蔬菜采购和储备啦。”

  春节以来,面对线下客流量骤减的困境,不少商超、菜场纷纷转战线上,通过互联网拓展业务、达成订单和管理配送。今年前两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0%。

  ——线上做直播,传统商贸云转型。

  复工复产以来,不少传统商家、展商迅速转型,搭建网上平台,以网上直播实现销量逆袭。甚至本该在车展、装备展上扎堆的“大块头”也“闪耀”在各大网络平台。

  前不久,武汉吉利汽车4S店销售负责人大海,通过网上直播向客户推出一款车。“最多一次,直播卖了5辆车!”他喜不自胜。

  不止这家店,防疫期间,装备企业线下销售渠道受阻,不少企业选择转战直播间。开年以来,三一重卡已策划多场直播活动。2月28日的首场工厂直播中,集中展示了8处工厂场景,让客户沉浸式体验生产场景,升级购买欲望,多场直播活动下来,一举完成2小时5000万元的销售额。

  ——云端办公忙,教育医疗皆远程。

  “各位,以上是今天的工作日报,请大家周知。”4月2日上午,在鑫有上房物业公司的“飞书”工作群里,总经理王晓梅像往常一样在线分享工作清单。“每天打开视频,全国的同事都能‘见个面’,在线开会做总结,既减少疫情风险,也不耽误正常业务进展。”

  为了满足在家办公、就学需求,各种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为了更加细化地解决远程办公细分场景的需求,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的飞书团队推出“线上办公室”,通过实时语音频道的方式,高度还原办公室场景。阿里钉钉则推出健康打卡功能,每天近1亿人在此向单位“报平安”,约2亿人在该平台上办公。

  在“宅经济”的助推下,在线问诊、远程医疗成为需求爆发点,阿里健康今年以来在线义诊访问用户超过280万;在线教育、数字娱乐重回风口,喜马拉雅一季度营收增长32%;远程办公业务迅速成长,华为相关业务量增长80%……“宅经济”释放出可观的势能。

  “共享经济”,让企业抱团突围

  突发的疫情、常态化的防控,对企业复工复产犹如一场“压力测试”。重压之下“两手抓”,催生共享经济新模式。

  ——共享员工,补上缺口稳就业。

  3月30日上午,浙江东方基因公司来了100名特殊的员工。“他们全部从博泰家居公司劳务派遣过来,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啊!”东方基因董事长方效良长舒一口气。

  原来,东方基因生产的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等产品产销两旺。虽然已新招400多名员工,但仍有600多名包装工的缺口。

  怎么办?拆盈补缺!

  “受疫情影响,一些家居企业由于订单量下降,劳动力富余;而健康食药企业订单量激增,用工紧缺。”浙江湖州安吉县经信局局长高安兵动了“共享员工”的脑筋。

  经过深思熟虑,一份《临时用工借用支持协议》出炉了。“协议包含借用时限为3到4个月、劳务关系不变、租借企业1年内不能雇佣借用员工等条款。”高安兵介绍。“共享员工”得到企业认可后加快了推广节奏,促成更多不同行业的企业跨界合作。在安吉,天振竹木有意派遣员工到东方基因;中策橡胶100多名用工缺口也有了眉目……

  ——共享订单,“凑对”生产谋共赢。

  作为日产口罩20余万只的口罩生产专业户,富润宏泰医疗用品公司前段时间是“喜忧参半”。全球口罩需求量快速增长,可企业只有3条生产线,看着订单找上门,总经理赵宝英只能干瞪眼,“一个100万只口罩的国外订单,必须在3天内交货,单靠我们自己根本完不成。”

  情急之下,赵宝英发出求助信,很快得到了浙江诸暨高秀欣针织有限公司的回复,“我有产能,订单共享!”在确认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后,赵宝英将其中38万只口罩交由高秀欣针织生产,订单如期交付。

  “订单共享,既维护了我们和客户间的关系,也让更多的企业有活可干。”赵宝英说,最近他们的产品获准出口美国,客户来源更多,也将共享更多订单给其他企业,抱团发展,共克时艰。

  复工复产以来,“共享”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又一关键词。不仅是共享员工、共享订单,更多企业加大开放力度,拿出更多资源与合作伙伴共享。

  2月13日,苏宁宣布正式发起“千家万户”计划,开放线上APP及线下数千家苏宁小店流量资源,邀请品牌入驻,共同拓展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入驻其中的老乡鸡、周黑鸭等多个品牌销售订单也快速增长。”苏宁集团有关负责人说,该项目计划在全国招募1万家企业,共同保障民生,服务社会。

  “原地就业”,富了老乡美了村庄

  疫情突袭,迟滞了部分人外出务工的脚步,却也提供了参与家乡建设的契机。不少地区频出妙招,原地就业,既富了老乡,也美了村庄。

  ——兴修水利抢抓电力,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短板。

  “虽然因为疫情不能外出了,但在家里同样有活干。”3月,四川凉山州会东县天坪村一社村民张兴宝在家一直没闲过。

  原来,尚未开春,国网四川电力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王永刚就提前到岗,和乡亲们一起开展49公里长提灌站管道的疏通工作,为村里的春耕春灌做好准备。

  解了“水”的困扰,还得补上“电”的不足。天坪村地处大山深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全村经济产值主要靠种植和养殖。

  “以前只能靠天吃饭,现在可不一样喽!”过去,和张兴宝境况差不多的农户都宁愿外出务工,是因为家乡农业基础设施太差,广种薄收。今年春天,有关部门通过以工代赈多种手段,组织赋闲在家的农民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现在电力供应得上,提灌站水充足,薄瘠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留在家里种地同样能增收。

  ——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让老乡鼓起荷包。

  “没出去打工,收入却没少,真是意外收获!”广西防城港那梭镇炮台村村民杨维军、杨维秋说。春节后,兄弟俩本想返回广东肇庆的电子配件厂打工。没想到,受疫情影响,厂里迟迟没能开工。

  兄弟俩正在家里发愁,听闻防东铁路复工复产要追赶工期,加大劳力投入,于是便加入到防东铁路桥梁施工队伍中,负责模板安装工作。“现在每月工资5000余元,学了技术,还能抽身帮忙把家里的田开耕了,别提多开心了。”

  ——种植苗木美化村容,让老乡过好日子。

  在江西九江修水县东港乡岭下村,新种下的6900棵油茶苗、10万棵茶树苗齐整整地排列在半山腰,远远望去,绿意盎然。

  “驻村扶贫小组为我们请来了林业专家,不说这些茶树以后的收成,光种下去每个人就能赚1000块钱。”村民黎外江很有干劲。去年12月,黎外江和80多岁的老母亲终于从简陋的土坯房搬进了小洋楼,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为了帮助黎外江等5户去年刚刚脱贫的贫困户不因疫情返贫,同时解决村里28名返乡滞留务工人员的再就业问题,防疫期间,岭下村驻村扶贫小组不仅积极为合作公司在村里招聘务工人员,还张罗苗木种植,为村里修了凉亭,造了“火车头幸福小桥”。

  “既能赚钱,又能方便出行,不出去务工,生活也没问题!”村民邓江华高兴地说,“留下来,咱也把家乡好好地打扮打扮。”(记者 冉永平 韩 鑫 陆娅楠)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