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用体系 多地打出诚信建设“组合拳”

2018-08-14  A+ A-
  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于子茹)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各地多措并举加快推进诚信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守信践诺的良好氛围。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构建信用体系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探索,利用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推进诚信建设,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例如,2017年,青海设立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并先后出台多个制度规范,形成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四大领域基本制度框架。目前该平台已与61家成员单位实现数据对接,法人单位、自然人两大信用主体基础数据库已建设完成。

  此外,不少地方还建立政府信用数据库,将违法违规、失信违约的行为纳入失信记录“黑名单”。

  湖南省益阳市完善信用信息交换系统,将守信和失信行为通过“信用益阳”网站发布,公开“诚信红黑榜”。通过此举,实行对守信主体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对失信主体采取行政监管性、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

  江苏省建立快递行业诚信体系,打造平台,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将与刷空包等违法违规行为相关的企业、个人,列入平台“黑名单”,并限制其银行贷款、工商登记、业务经营许可、就业等,倒逼行业自律。

  严惩失信者“花式耍赖”

  全国各地重拳出击惩治“老赖”,奇招频现,对失信者的“花式耍赖”严惩到底。

  湖北省十堰市中院率先建立悬赏举报制度,发动广大市民对被执行人隐匿财产和规避法律、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进行举报。今年还组织开展了“飓风-2018”行动,目前,司法拘留被执行人425人,罚款12人。

  福建省龙岩市法院系统则采用朋友圈广告精准定向曝光老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晒”出了他们的照片、姓名、隐去部分号段的身份证号码、地址等。曝光平台根据被执行人的职业、年龄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向他们身边的群众定向推送。

  安徽、四川等地还联合三大通信运营商,为失信执行人量身定制“老赖彩铃”。这种彩铃只有待失信被执行人完成还款,由法院出具裁定屏蔽失信信息后,方可撤销。

  奖励守信者“有形”便利

  在惩治“老赖”的同时,多地对守信者也建立了奖励机制,让“无形”的信用给守信者带来“有形”的便利。

  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于2016年率先推出的、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市民个人信用评价体系——“桂花分”。根据规划,在乘坐公共交通、图书借阅、医疗挂号等多个领域,“桂花分”越高,市民将得到越多的实惠。

  而在福建省福州市,则将市民的信用积分命名为“茉莉分”。“茉莉分”高的市民,可在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免押金借书,还可享受部分公交线路票价八折优惠、部分医院就医优先等。

  杭州市的“惠信分”通过社会关系、公益服务、遵纪守法、用信活动、公共缴费、职业违规六大维度,分析得出的综合评估结果。根据评分情况,市民可享受相应的智慧医疗信用付、信用小钱贷、信用校园健身免审核、公交信用扫码付、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及公示等多项惠民便民服务。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