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向观众介绍一款可搭载测绘仪器的自动旋翼机。新华社发
工作人员展示一款智能物联网系统。 新华社发
从打开手机点外卖,到翻开地图查导航,从网购下单收快递,到预订网约车和共享单车……不知不觉,位置、地图等地理信息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已密不可分。研究表明,人类活动80%的信息与地理位置有关。在信息化时代,测绘地理信息的潜在价值正逐步显现。
“地理信息就如同‘水’和‘电’一样,是一种基础设施,将无处不在。”在近日于浙江德清召开的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上,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这样预言。大会秘书处副秘书长陈建国则表示,测绘地理信息是一个黏合其他信息、催生新业态新服务的好平台,若能够做好“地理信息+”,带动的将是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那么,“地理信息+”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地理信息+交通:无人驾驶渐行渐近
从过去的纸质地图,到现在的手机导航,虽然只是一张地图的进化史,却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交通方式。
自然资源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手机地图用户近7亿,自驾游一跃成为国内旅游方式的首选。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卫星导航地图却时常存在定位不准确、反应慢的问题。
在本届大会的技术与应用展览上,记者看到了一款最新基于北斗的导航定位系统,不仅可以即时定位反映车辆的运动状态,连行驶的车道都能准确识别,其定位精准度令观众大为赞赏。“卫星在运行时会有轨道误差,同时,卫星信号在穿越电离层时也会产生电离层误差。我们通过架设地面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来观测卫星,解算出这些误差,使得终端在进行卫星定位时,可以通过误差消除的方式来实现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展台上,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产品架构师宋子未告诉记者。
百度、腾讯、京东、荣威、中国移动……在本次大会上,基于越来越精准的地理信息,多家企业纷纷拉开了自家无人驾驶技术的神秘面纱,各类无人车一一亮相,排队体验的观众络绎不绝。
记者在中国移动5G技术展示区现场看到,一辆基于5G通信和自动驾驶技术的“5G无人驾驶”清扫车,不仅可以在无人驾驶的状态下自动行驶,还可以按照既定路径对路面进行自动清扫并对清扫结果进行自动评价。而在无人驾驶大巴车上,记者亲身体验了5G无人驾驶,虽然大巴驾驶座上坐着一名司机,但是他全程无须操作,车辆在机械臂的操纵下在固定路线上稳速前进,遇到障碍物,即会自动停车并选择绕行。
“尽管目前自动驾驶离大家期望的技术水平还有差距,但AI自动驾驶机器人已可以对各大品牌型号车辆进行自动驾驶控制。未来,此类5G-AI无人驾驶方案可适用于港口运输、马路清洁、矿区、油田、垃圾场作业等无人驾驶场景。”中国移动展台工作人员介绍。
在京东展台,红白相间的京东无人配送车在高精度地图的支持下,可以通过自主定位和导航,准确地停靠在配送点,实现点对点物流配送;百度展台上,自动驾驶电动小巴“阿波龙”可一次承载14人,在园区、景区、住宅区进行低速智能接驳;腾讯展台上,自动驾驶轿车除了车顶凸起的一个激光雷达外,外观与普通小轿车基本无异。“尽管还在实验探索中,但真正的无人驾驶不会远了。”腾讯展台技术人员说。
地理信息+城市管理:给城市一个智慧大脑
“看”得到潜在危险,“嗅”得出纹丝变化……地理信息不仅能让城市管理更精细,而且更智慧。
在大会展览中,已经在杭州投入应用的“ET城市大脑”是一大亮点。这个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城市智能中枢每两分钟便可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进行一次扫描,实时感知在途交通量、延误指数、拥堵指数、快速路车速等7项“生命指标”,并对可能发生突变的交通拥堵进行预警,极大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体验和交管部门的管理效率。
“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对过往20年城市卫星观测影像数据的分析和深度学习来建设模型,我们还可以掌握一个城市规划发展和运行规律,甚至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济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授曹布阳说。
土地违法乱象同样逃不过地理信息技术的“法眼”。在大会展览中,记者看到,山东省淄博市国土资源局与阿里巴巴合作,在全国首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卫星遥感影像自动分析,由此准确识别与比对出地面违法建筑。此举大大提高了国土资源监察执法的工作效率,将原先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遥感照片人眼分析比对工作,缩短至几分钟。这样一来,对土地违法事后处罚的惯常做法可以转变为事中干预。
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做什么?在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台,记者看到,各个城市的文化遗产数据可以以360度全景、三维模型等多种形式存储和展示,这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让文化遗产形成“点—线—面”的动态保护体系。
据了解,此前许多城市在进行各类规划时,往往是“各干各的”,规划之间难免撞车,等到发现问题时又为时已晚,对文化遗产影响尤大。通过这一地理系统,城市规划者可以把文化遗产数据融入城市规划中,在规划前期阶段就实现文化遗产保护。
地理信息+健康、+农业:改变才只是开始
街头有人突发心脏病,如何能在最短时间内抢救患者?呼叫救护车后,即便在全城密集布置救护车,也有可能路上遭遇拥堵等问题。如何能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多一点时间?
在本届大会上,新加坡土地管理局负责人谭博康介绍,新加坡政府目前已基于地理信息数据开发出一款手机程序,只要接到抢救电话,立即激活病人附近的志愿者和相关救助机构,他们将作为第一响应者在救护车抵达之前对患者实施抢救。目前,这个程序下载量有7万多,已有多位病人因此获救。未来,这种模式将在社区防火、志愿服务等领域拓展。
无独有偶,在阿里巴巴的展台上,阿里云ET城市大脑展示了其通过实时的定位和人工智能计算,对救护车即将通过的路口提前排空,一路绿灯。目前在杭州,救护车到达病人现场的时间有望可以缩短一半。“技术可以让城市更有人文关怀、更有温度。”阿里巴巴CEO张勇表示。
无须人工遥控飞行,无须设定农药喷洒量,无须规划飞行路线,未来的农用无人机也将有“自己的想法”——这幅未来“智慧农业”的图景正是得益于地理信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记者在无人机展台看到,高精度的遥感地图让无人机能够清晰分辨出前方农作物的种类,精准的导航确保了无人机飞行时不偏离轨道。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精确计算出最短的飞行路径,并严格控制喷洒量。两种技术相得益彰,为精准高效农业提供解决方案。
在出席大会的许多专家看来,地理信息正逐渐从位置、坐标这些静态生硬的概念变为海量信息的载体和原点,不断为社会发展赋能。
正如全球最大的地理信息系统公司Esri的总裁、地理信息业界先驱杰克·丹杰蒙德在本届大会上所言:“40年前,我们在没有那么多计算机技术的情况下研究地理信息,现在更强大的技术将地理信息推入下一个阶段。地理信息系统对于世界的改变,现在才只是一个开始。”(杨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