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相传 与时偕行——辽沈大地唱响新时代雷锋精神赞歌

2019-03-05  A+ A-
  新华网沈阳3月5日电(武千妍)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辽宁作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和传承,将雷锋精神植根于人们心中。

  “当代雷锋”:用行动致以超越时空的回答

  今年1月15日,辽阳市白塔城区发生了一起车祸,一名年轻女孩被公交车撞倒,双腿压在公交车轮下,一场悲剧即将发生。危急关头,一支英雄团队从天而降,使女孩重获新生……

  “这里是交警指挥中心,我是指挥长,请所有人保持冷静,听我指令:向公交车压人的一角聚集,马上抬车救人。”事故发生后,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指挥长王志宇第一时间发现情况,在通知各方救援力量迅速奔赴现场后,他又向市民喊话。霎时间,周边的男女老少涌向公交车一侧,聚集成黑压压的一群,几十双手齐刷刷地伸向了公交车。十余吨重的大家伙开始晃动、倾斜,但倾斜的角度并不足以让车轮下的女孩脱险。

  “大家赶紧就近寻找千斤顶!要大号的!快!”王志宇马上想到用千斤顶或许可以将女孩救出。于是群众纷纷找来了各种型号的千斤顶,第一个送来的是在附近卖肉的胡晓海。紧接着又一个问题出现了——没人会用千斤顶。

  “我开过大车,我知道把千斤顶放在哪里能把车顶起来。”这时,“绿衣侠”出现了,他只说了一句话便钻进车底。现场的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眼看着公交车被一点点抬起……只用了9分钟,女孩被成功救出。

  像“绿衣侠”这样的爱心人士,在辽宁还有很多,最为人熟知的是郭明义。当过兵、进过工厂,工作上兢兢业业、好事做了一箩筐。

  2015年9月,郭明义爱心工作室接到鞍钢一名职工求助,为其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儿子寻找手术用A型RH阴性血捐献志愿者。第二天,工作室便找到了两名志愿者。可经过检查后,这两人当天都不能捐献。于是工作室立即再次发起紧急寻找无偿捐献熊猫血志愿者的行动。1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纷纷打来电话,表示要为孩子献血。最终,满足捐献条件的两名志愿者捐献出了800毫升血液,让孩子成功完成了手术。

  营口市阳光爱心公益协会吴云峰出资27万元,创立“阳光公益食堂”,为孤、老、残、重病、流浪乞讨、户外工作者等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免费餐饮;朝阳市大爱无疆公益帮扶中心开展送爱心下乡、送法律下乡、送文化下乡等活动,积极致力于政策宣讲、捐资助学、扶贫帮困……

  几十年过去了,雷锋仿佛从未离开过我们。一个个平凡又伟大的身影,用他们的行动向雷锋致以超越时空的回应。

  全省联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2月19日,一场春雪让抚顺的气温骤然下降。一支来自上海的设计团队与抚顺市有关部门正争分夺秒研拟着设计方案。

  建设雷锋学院,是辽宁加强对雷锋精神研究,使学雷锋活动不断深化的一项重要举措。雷锋学院整合全省雷锋文化资源,集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雷锋研学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将努力办成全国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理论重地、精神高地和实践基地。

  “雷锋学院建设规划为两期工程,一期工程正在全面推进,课程设计也在同步进行。”抚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肖宇介绍。

  在辽宁,研究雷锋精神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11年前,由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发起,多家单位共同倡议成立了辽宁省雷锋研究会。该会由100多名对雷锋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学雷锋典型人物组成,致力推动雷锋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2月26日,弓长岭雷锋纪念馆宣讲团,以不断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彰显学雷锋活动的群众性和实效性。

  2月27日,辽宁省暨抚顺市向雷锋墓敬献花篮、“@雷锋”上线仪式、“雷锋学院”揭牌仪式在抚顺雷锋纪念馆举行,向全省发出了尊崇雷锋、致敬雷锋、学习雷锋的强烈信号。

  3月1日,抚顺市第十三届百姓雷锋颁奖典礼举行,11名先进个人典型和5个先进集体典型分获抚顺市第十三届“百姓雷锋”及“百姓雷锋”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走在辽宁各地的大街小巷,经常会与雷锋相遇:雷锋纪念馆、雷锋派出所、雷锋小区、雷锋小学……沈阳、鞍山、抚顺、营口、辽阳、铁岭都留下了雷锋的足迹。

  当前,辽宁上下正在以雷锋精神为激励,书写新时代的英模故事,为早日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努力。据最新统计,辽宁省各级各类注册志愿者总数达到330万人,志愿服务队伍3.28万支,志愿服务站2.17万个。

  下一步,辽宁省还将举办“雷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入挖掘雷锋精神文化内核和人类共同价值,为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举办志愿服务座谈会,把传承弘扬雷锋精神与宣传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结合起来,推动形成人人学雷锋、时时学雷锋、处处学雷锋的生动局面;绘制大数据雷锋地图,推出集报纸、杂志、图书和H5、VR、视频为一体的融媒体产品,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学习雷锋好榜样……”如今,人们不仅把这首歌唱在了嘴上,更唱进了心里。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