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识平:反腐倡廉,涤荡人心的价值观较量

2017-04-25  A+ A-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题:反腐倡廉,涤荡人心的价值观较量

  辛识平

  【学习进行时】价值观上出问题,是干部腐化堕落的内因。近年来,在正风反腐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中,价值观层面进行着怎样的较量,带来哪些启示?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专栏今天推出“辛识平”融媒体评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和实践,与您一起思考正风反腐背后的价值观问题。

  上体育课想踢球,得给队长、副队长送钱;学习委员监督同学背课文,交5元钱就让过;同学之间抄作业,每人每次收费5元……

  这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情节。最近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学校,帮同学写作业挣“外快”、选班干部拉票等现象确实存在。“拿好处交换”“花钱办事”的坏风气侵入校园,给孩子们造成价值观误导,让人揪心。这也警示人们,腐败不仅败坏党风政风,也在毒化世道人心。在正风反腐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中,价值观的较量触及灵魂、荡涤人心,对决战决胜至关重要。

  “拜金主义”“思想堕落”“享乐奢靡”……翻阅落马官员的忏悔录常常会看到这些字眼。有的信奉“为别人办事,好处费不拿白不拿”以权谋私,有的“教育”儿子“学会走捷径”搞全家贪腐,有的认为“大树底下好乘凉”逐渐陷入团团伙伙。

  所谓“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价值观上出问题,是干部腐化堕落的内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干部的“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

  有道是“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始终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要在全社会培育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使清风正气得到弘扬。这为全党和全社会指明了价值航向。从不敢、不能到不想,正风反腐必须在思想文化层面激浊扬清、正本清源,把被腐败颠倒的东西扭转过来,让价值正能量树立起来、壮大起来。以这样的视野来观察,价值观重塑是风气之变背后的深层社会变革。

  弘扬崇廉拒腐的价值观,摈弃“当官发财”等腐朽思想。曾几何时,“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成为一些人的行事准则,权力异化为“聚财法宝”,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滋长蔓延。总书记明确提出“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强调权力“姓公不姓私”,要求各级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为的是让权力回归为人民服务的本位,让干部保持公仆本色。从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铁腕行动,到强化各方面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再到加强党性修养、补足精神之钙,无不消解着腐败的负能量,高扬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旗帜。

  弘扬尚俭戒奢的价值观,遏制奢靡享乐等不正之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作风问题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近年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刷新了党风政风,也带动了社风民风好转。比如,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狠刹“四风”,干部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少了,民间兴起了“光盘行动”,高档消费向平民化转型,一度甚嚣尘上的骄奢淫逸、拜金炫富等现象得到遏制。这就向社会传递一种价值导向:不管物质条件如何改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永远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也是社会精气神的重要源泉。

  弘扬实干担当的价值观,排除“为官不为”等消极思想。少数干部奉行“宁可少干事也不要出事”,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满足于做四平八稳的“太平官”,懒政怠政思想有所抬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倡导各级干部“当改革实干家”,标明了既干净又干事的价值追求。从践行“三严三实”,到整治懒官庸官;从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到加强干部培训、补齐能力短板……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激发担当精神、营造实干氛围,让负责任、办实事、求实效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需要经历砥砺淬炼的过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需要不断固本培元、立根铸魂,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净化政治生态,重构价值世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未来所在。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