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蛇博士”千里送救命血清 称不做会后悔一辈子

2019-07-07  A+ A-

  近日,一个被银环蛇咬伤的陕西咸阳小伙子,得到了千里之外北京一位同龄人的义务救助——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博士研究生史静耸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协助当地医院挽救了伤者的生命。直到伤者的父母把锦旗送到古脊椎所,大家才知道他的义举。他说:“有些事,不做会后悔一辈子。”

  千里送救命血清

  史静耸是中科院古脊椎所2016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亚洲蝮蛇的分类学以及游蛇科的骨骼形态和系统发育。6月2日半夜11点,正在所里工作的他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咸阳有人被蛇咬伤求助的消息后,马上联系伤者家人,用自己的知识分辨出,咬人的正是有“中国第一毒蛇”之称的银环蛇。

  银环蛇,因为有强烈的神经毒素,被它咬伤的人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史静耸的第一反应是去北京304医院寻找抗银环蛇毒血清。“干我们这行的都知道,被毒蛇咬伤了要去304医院,我上次‘中招’也是在那里治好的。”午夜时分,他一边电话叮嘱伤者的父亲让医院上呼吸机维持基本生命体征,一边飞奔回宿舍向室友借了1000元现金,然后打车直奔304医院。果然,304医院有且仅有一支银环蛇血清,但按医院规定不能随便拿走。于是史静耸在陕西当地医院和304医院之间做起了沟通工作,在他的积极协调下,两家医院最终达成一致,304医院破例办理了血清调出手续。

  下一个问题是:怎么把血清及时送去西安?史静耸的决定是:自己坐飞机送血清去西安!凌晨时分,在他的电话遥控下,他的同学在所里备好运输血清必需的保温盒和冰袋,他取了就直奔首都机场。又一个挑战来了:当天上午飞西安的航班基本售罄。此时伤者父亲的电话打来:“我儿子情况越来越不好……”史静耸在首都机场三个航站楼之间奔波,终于买到一张上午的机票。同时,在陕西当地医院的不懈努力下,幸运地找到血清厂家的分公司,在当地找到了另外三支救命的药品,并在交警部门的协助下全速送往医院。

  6月3日下午1点,史静耸终于把这支救命血清送到了当地医院。伤者注射了一支血清后,他又把自己的经验和文献资料提供给当地医院医生,沟通治疗方案。征得家属的同意后,经过专业评估和观察,医院分次把剩余三支血清都注射给伤者。6月4日下午,伤者开始好转并恢复意识。史静耸谢绝了伤者家属的食宿安排,坐上火车回北京了。

  “不做会后悔一辈子”

  史静耸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了事情的经过后,就一再强调,这事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我只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了该做的事情,其实患者能够转危为安,这后面有无数人付出的无数努力:陕西当地医院医生与北京304医院医生连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沟通,才能破例调出第一支抗银环蛇蛇毒血清;陕西院方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联系上血清厂家在陕西本地的分公司,调运来三支血清,并由交警一路绿灯护送到医院;还有我的两个同学,大半夜的一个借我钱,一个给我准备保温盒;去西安的机票钱伤者家属给我了,回北京的火车票单位也要给我报销,我真的只是贡献了点知识、出了点力气……”

  对于自己主动救助千里之外一个陌生人,他的解释只有一句话:“有些事,不做会后悔一辈子。”

  发现新物种的“蛇博士”

  “90后”史静耸老家沈阳,是个身高1.85米的壮汉。接受采访让他有点儿不适应,他更习惯跑到荒郊野外、深山老林去找蛇,蹲在实验室里研究蛇。他从小喜欢动物,更喜欢上了蛇这种让多数人胆寒的物种,“觉得蛇很有魅力”。

  在大连读本科时,他迷上了当地的蛇岛,在岛上一住就是一两个星期。在沈阳攻读动物学硕士期间,他的足迹踏遍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到处寻找和研究蝮蛇。在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蝮蛇咬伤后,终于重新修订了三北地区的蝮蛇种类。

  2016年来北京,在中科院古脊椎所攻读博士之后,他和同事合作发表成果,在青海人迹罕至之处发现了两个新物种——红斑高山蝮和若尔盖蝮。明年他就要博士毕业了,他未来的志向很简单:找个研究所或大学,继续研究蛇。

  采访结束,史静耸还不忘叮嘱北青报记者:“少写我的事吧,最好多向百姓普及防蛇、治蛇伤的知识。最重要的一点是:被毒蛇咬伤要尽快前往专业医院,不要轻信民间偏方。”(记者 雷嘉 供图/中科院古脊椎所)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