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润京都:逾52亿方水用在哪儿?

2019-12-12  A+ A-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题:“南水”润京都:逾52亿方水用在哪儿?

  新华社记者魏梦佳

  这是12月9日无人机拍摄的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干渠。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5年前,清澈江水,从位于鄂豫交界的丹江口水库出发,沿1400多公里干渠,流入京津冀豫,为缺水严重的北方带来甘霖。

  5年来,我国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发挥显著综合效益。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获悉,作为终端受水区的北京,截至本月初,已累计接收南来江水52亿多立方米,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200万,缺水困局因南来江水得以缓解。

  “南水”占北京自来水供水总量七成

  冬日,颐和园团城湖水波潋滟。从南方跋涉千里而来的江水,在这里,抵达旅程终点北京。江水进入各水厂后,经过严格净化处理,最终输送至全市管网,进入首都千家万户。

  北京大兴区市民张颖对这几年自来水的变化感受很深:“过去水垢比较大,一烧水水上就一层,吹都吹不过来,我们不得不到外面打桶装水。南水北调以后明显感到水变清亮了,水流也更大了。”

  北京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水资源量仅100立方米左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警戒线。为平衡供水缺口,多年来,北京不得不超采地下水保障城市供水,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年均36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此后每年为北京调水超10亿立方米,源源不断的“南水”为干渴北京一解燃眉之急。

  江水进京后,北京严格按照“节、喝、存、补”的方针最大限度利用。52亿多立方米的江水中,有30多亿立方米都用于自来水厂供水,外调水占自来水供水总量达七成,供水范围覆盖中心城区及大兴、门头沟、昌平、通州等远郊区。

  北京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进京江水大大增加了北京的水资源总量,提升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改善了居民用水条件,也为城市副中心、新机场等北京重点区域建设提供了水源支撑。目前,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已提高至150立方米左右。

  监测数据显示,5年来,“南水”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二类以上,居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水碱减少。

  地下水“止跌回升”缘于“南水”补充

  “南水”增加了北京的水资源总量,改变了城市供水格局,也为城市赢得了宝贵的水资源涵养期。进京江水中,累计有10亿多立方米用于向城市河湖补水及回补地下水,促进了首都的水资源涵养恢复。

  北京885个地下水监测点数据显示,今年10月底,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2.78米,与“南水”进京前相比,地下水水位回升2.88米,地下水资源储量增加14.8亿立方米。

  水务部门介绍,“南水”进京前,北京多年来超采地下水,不仅严重消耗地下水储备,还导致河道断流、湿地萎缩、井泉枯竭、地面沉降等问题。1999年至2014年底,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年均下降1米。

  北京市水资源调度中心副主任王俊文说,随着进京江水持续补充,全市地下水逐渐开始“止跌回升”。2015年以来,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逐年减缓并开始缓慢上升,尤其2018年起,地下水水位回升明显。

  基于充沛的“南水”,全市也逐步关停自备井、大幅压采地下水。近几年来,北京大规模开展自备井置换工程,新增130余万市民喝上了市政自来水。

  2014年,“南水”进京前,北京在怀柔、平谷等主要应急水源地开采地下水水量为2.8亿立方米,占全市总供水量的7%;2018年,在这些应急水源地开采地下水量已降至1.27亿立方米,约占总供水量的3%。“地下水开采量和占比都明显下降,极大促进了北京地下水源的休养生息。”王俊文说。

  “南水”增加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

  在密云水库远眺,碧波万里,烟波浩渺。这里是华北最大的水库,也是北京最重要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然而近年来,由于降水偏少等原因,水库每年蓄水量不足设计库容的四分之一。源源不断的“南水”,让这一首都“大水缸”得以养精蓄锐。

  5年来,北京利用“南水”向密云、怀柔、大宁、十三陵等北京本地大中型水库累计存蓄江水6亿多立方米。

  密云水库管理处主任刘大根介绍,目前,通过调蓄工程输水至密云水库的“南水”水量累计已超4.5亿立方米,水库蓄水量连年攀升。同时,由于有大量“南水”为城市供水,水库本身年平均供水量也由过去3到4亿立方米降至现在1亿立方米左右。

  数据显示,2015年初,密云水库蓄水量约8.5亿立方米。经过“南水”持续补充,今年水库蓄水量突破26亿立方米。

  “‘南水’使首都供水保障的‘家底’更加殷实,发挥了巨大作用。”刘大根说,水库水位上升后,周边生态环境也得到有效改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北京市水务局表示,未来还将推动外调水多元保障及输水工程体系建设,保障城乡供水安全,改善水生态环境。到2030年,北京将具备接纳利用约20亿立方米外调水的能力,对宜居城市建设的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