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月娥发布首份施政报告:一起同行、拥抱希望、分享快乐

2017-10-11  A+ A-
(XHDW)林郑月娥发布任内首份施政报告

  10月1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香港特区立法会发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 新华社发(王申 摄)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1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她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这份施政报告以新的思维阐述其施政理念,以创新措施解决社会关心的经济和民生问题,与市民一起谋划香港未来发展。

  林郑月娥首份施政报告分为良好管治、多元经济、培育人才、改善民生、宜居城市、与青年同行等8个部分,约49000字。她希望这份施政报告能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房屋、教育、医疗等领域带来新的起点。

  林郑月娥首先在施政报告中强调,“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每一个热爱香港的人都有责任全面准确地确保“一国两制”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都有责任向任何冲击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说“不”,都有责任培养下一代成为具国家观念、富香港情怀和对社会有承担的公民。

  针对香港社会日趋复杂,市民对特区政府期望和要求与日俱增的情况,林郑月娥提出,特区政府的角色也须与时并进,要用人唯才、开放透明、强化执行能力,提升跨部门合作。要将“中央政策组”改组为“政策创新与统筹办事处”,以致力于提升公众参与,鼓励青年人发挥所长,共同缔造明日香港。

  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说,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香港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香港须用好特区的独特优势和中央对香港的支持,加强与内地合作,继续尊重经济规律、奉行市场运作和推动自由贸易。

  施政报告提到,特区政府将秉承多元发展的道路,决心大力发展创新科技、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推出包括大幅提升本地研发总开支至每年约450亿港元、启动20亿港元的“创科创投基金”及公开政府数据等新举措。

  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纾缓中小企业税务负担,林郑月娥表示将在2018年内落实利得税两级制改革,即企业首200万港元利润的利得税率将由她竞选政纲中提出的10%进一步降至8.25%,即现有标准税率的一半。

  在金融发展方面,施政报告提出特区政府将深化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动绿色金融与金融创新发展。特区政府考虑将更多不同的投资产品纳入双向互联互通机制,如交易所买卖基金及把债券通扩展至“南向通”。

  在改善民生方面,林郑月娥提出,特区政府将增加土地供应,缩短公共租住房屋(公屋)轮候时间,帮助有能力的居民改善住房并腾出更多公屋,继续增建居屋。在不影响公屋供应的前提下,特区政府将要求发展商设计、兴建及出售供合资格市民首次置业购买的商品房。

  在教育方面,施政报告中提到,每年将新增的36亿港元教育新资源相关措施已陆续在今年9月起实施,特区政府会继续与教育界商讨如何有效运用余下的14亿港元经常开支。要重点关注青年的学业、事业及置业,并鼓励青年议政、论政及参政,林郑月娥将委任更多青年人加入各政府委员会,鼓励青年人自荐成为委员会成员,目标将青年成员的整体比率提升至15%。

  林郑月娥还提出要改善医疗体系及服务,大力推动基层医疗健康,推动医疗科技发展,推动自愿医保及科研,推动香港中医药发展。

  首份施政报告的发布充分体现了林郑月娥施政的新风格:报告发布时间由每年1月提前至上年10月,以便留出更多时间让特区立法会议员审议;她一改逐字宣读施政报告的方式,用40分钟讲完报告重点;此份施政报告推出251项新措施,是近年来的最高纪录。

  林郑月娥在下午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这份施政报告充分体现了她问责团队在创新、互动和协作方面的努力。为与社会各界互动协作,汇集多方意见,她在过去3个多月与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分别主持了40多场有关施政报告的咨询会,50次区访和100场与青年的直接对话。施政报告中提出了多项创新政策,包括公共交通费资助、12亿港元院校宿舍发展资金及利得税两级税制等。

  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说,她的愿景是让所有生活在香港的人都抱有希望、感到幸福,只要我们能凝聚共识,善用自身长处,香港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记者 周雪婷)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