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风雪归程 他的十年守望——新华社记者探访雪山深处的铁路守隧者

2018-02-11  A+ A-
  新华社长春2月11日电 题:你的风雪归程 他的十年守望——新华社记者探访雪山深处的铁路守隧者

  新华社记者 邹声文、郎秋红

  春节到来时,每一条路都是回家的路,每一条路都有默默的守望者。

  长白山北麓老松岭,林海雪原最深处,连接东北三省东部广大区域的图(们)佳(木斯)线穿山而过。这里海拔1000多米,冬季气温经常低于-30℃,半年积雪,人迹罕至。

  2006年,图们工务段整合,驻守这里的班组撤走,冬季需要一人值守雪山上的两个铁路隧道。领导征求意见,没人吭声。当时47岁的赵修国说:“我来。”

  一座雪山,一条铁路,两个隧道,他这一守,就是十多年。

  隧道建于80多年前,老化严重,多处涌水,极寒中很快就凝结成冰,威胁过往列车的安全,必须及时清理。

  清晨,当第一趟列车通过后,赵修国背上背包、拎上工具,离开住宿的小屋,踩着积雪向隧道进发。我们跟在他身后,一次次地掉进深深的雪窟里。他一边拉起我们一边说:“今冬雪小,以前积雪经常齐腰深,更不好走……”

  顶部渗出的水滴,凝成一两米的冰柱,悬挂在洞中;两侧涌出的水流,冻成数米宽的冰瀑,使隧道变窄;地面的涌水变成坚冰,一旦漫过一定高度,就会导致列车脱轨。

  老赵知道自己的责任。一进隧道,他就打开头灯,忙个不停:一会儿挥舞长杆,打掉洞顶的冰柱;一会儿手持钢钎,剥落厚厚的冰瀑;一会儿抡起重重的铁镐,刨开地上坚硬的冰层……

  长年在隧道劳动,老赵对脚下的铁轨太熟悉了,不用灯,也能在轨道上稳步前行;他还练就了一双异常灵敏的耳朵,仅凭听,就能知道水情和冰害。

  “干是一身汗,停是一身冰。”隧道寒气逼人,刚待一会儿,我们的双脚就冻得如针扎一样疼。老赵却忙得满脸淌汗,摘下帽子、脱下棉衣,继续清理隧道里的各种冰患。寒风一吹,发上的汗水很快又结成了冰花。

  忙到中午一点多,才把上午的活儿干完。在隧道里待久了,谁都会觉得憋闷,但老赵说,他喜欢隧道。因为只有干活的时候,听着涌水的流淌声、冰块的掉落声、列车进洞前的鸣笛声,他不会觉得寂寞。

  老赵不怕累,怕寂寞。这里没有工友,附近林场的人十多年前都已搬走。值守隧道的第一年,他一个人在山上呆了5个多月。下山后,妻子发现他话都不会说了。

  12年时间,搭档换了4个,只有老赵在一直坚守。雪山上的每一朵雪花、每一棵白桦,都见证了他的寂寞深深,也见证了他的孤独守望。

  有一年春节,雪下得特别大,一列火车行驶到半山坡爬不上来,列车和站台相互呼叫,但因风雪太大,信号不清,十分危险。正在隧道中除冰的赵修国从对讲机中听到了双方焦急的呼叫声,赶紧扔下手中的铁镐,顶着风雪跑到附近的车站报信,最后加派机车才把列车牵引了上来……

  这样的英雄壮举很少、很少。绝大多数时间里,他每天就是在风雪中进洞、出洞,刨冰、铲冰,在小屋里做饭、吃饭,等车、值守……

  当其他人扛不过寂寞的消磨而放弃,他却将寂寞变成了习惯:天暖时,他就来到隧道口,把雪下杂乱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垒起来,垒得整整齐齐;极寒时,他就在屋里一遍一遍地擦桌子,擦灶台,擦得锃亮照人;晚上实在无事可做,他就会看着墙上的挂钟,指针在“滴答”声中一圈一圈地走……

  自从上了老松岭雪山,春节时领导多次给他排过别的班,他都悄悄地换回来。他说,年轻人更怕寂寞,还是让他们回家吧。

  内向木讷的老赵,心中也有最深的牵挂,最柔软的亲情。因为,数百里外的家里,有贤惠的妻子,懂事的女儿,活泼的外孙。

  还有放心不下的90岁的老父亲。每次进山前,老赵都要在家里的小黑板上写一句:“爸,我去顶班了。”老人记忆力减退,会经常哭着找儿子,只要看到这块小黑板,就会安静下来……

  秋天飘雪时上山,春天雪融时下山,一个值守工期就是半年。每当列车经过,他总会静静地伫立、凝望那流动的车窗。他说,看到那些一闪而过的旅客和一张张笑脸,也能感受到他们与亲人团聚的那种喜悦、幸福……

  蔬菜只有上山时带来的土豆、干豆皮。每天,老赵简单炒一个菜,就能对付一天。桌前的镜子上,贴着一张全家福。吃饭时,他时不时抬起头,注视着照片上妻子、女儿,想象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聊着……

  今年,是老赵在雪山独自度过的第十个春节。他说,过完这个春节,自己也快退休了,彻底告别相守十年的这座雪山、这些隧道……

  夜晚的老松岭,除了风声,一片寂静。老赵说,有人要回家,就有人要守望。雪山守隧人的信念,是这么朴实。

  夜深了,老赵出门送我们。风雪中,他握着我们的手,依依不舍。他说,好久没有跟人说过这么多话了。

  林海雪原之上,银河横亘,繁星点点。无数平凡的星星,辉映成灿烂的星河。

  越来越远,老赵的身影也越来越小。他依然站在小屋前、站在雪原上,不停地向我们挥手……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