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位于广西田东县的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内景(8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两层的村部小楼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砂糖橘销售正旺,通屯路即将全面竣工,驻村第一书记杨杰兴正带领群众开展“最后的冲刺”。“我一定要代文秀书记走完扶贫‘长征路’。” 黄文秀,这位从左右江老区走出的北师大研究生,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工作。半年前,年仅30岁的她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留下“将百色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毅声音。 精神的力量跨越时空。90多年前,我们党开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征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受挫,但并未动摇共产党人的信念。 就在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的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随后,1930年2月1日,又领导发动了龙州起义,创建红八军。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00多万,鼎立于祖国西南地区,成为当时全国瞩目的根据地之一。 在与中央红军会合的远征中,红七军将士们历时9个月、跨越5省、转战7000里,与反动势力战斗100余次。 “有的小战士为了不掉队,睡觉时就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和班长绑在一起。”百色起义纪念馆研究馆员麻高说,7000多人的部队抵达中央苏区时,只剩下2000人左右。 红七军主力出征之后,韦拔群仅带着一个师的番号和数十名老弱战士留守右江,重新组建部队、建设根据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顽强地开展斗争。 “今日处恶境,但相信,雾散天会晴。想起好前景,浑身劲,吞菜也甜心。”韦拔群把3个儿子取名为“韦革命”“韦坚持”“韦到底”,表示革命决心。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战场,理想信念的旗帜始终在左右江老区高高飘扬。当地总结出“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起义精神。 在百色、东兰、龙州等左右江老区,当地最雄伟、庄严、宽阔的建筑往往都是红色革命纪念场所。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成为当地的热门事业。 上世纪90年代,5万多名筑路职工经过长期艰苦奋战,在极为艰险复杂的“修路禁区”中,建设了被誉为“中华扶贫第一线”的南昆铁路。 走进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百色车务段办公区,第一步踏上的就是由百色起义历史灯箱组成的“红色大道”。在“南昆之星”展示墙上,一个个不同时期的先进人物和事迹,铭刻着“南昆精神”的传承。 “百色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创业的奋斗史。”百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黄彩毕说,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为了生存,永不放弃”,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村口石柱上刻着的这8个红色大字,是村党总支书记吴天来带领群众与石山奋战的铮铮誓言; 壮族“老支书”莫文珍,带领全村14个自然屯220户1300多人走出大山,发展芒果产业脱贫致富; “扶贫状元”陈开枝,23年间到百色帮扶100余次,用永不停歇的脚步履行对贫困老区的承诺; …… 一个个共产党员,就是一面面旗帜,带领着广大干部群众,一棒接一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对先烈们革命理想主义精神的最好告慰!这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生动注脚! 从为人民求解放到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日子”,始终秉持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