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此次全面修改固废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总结实践经验,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和实践需求,是健全最严格最严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的重要举措。
小到药丸针管,大到渣土弃料,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废弃物都与这部法律密切相关。一部法律,126条规定,实实在在影响着14亿多人的生活质量。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宣传《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新规。 (人民网 池梦蕊 摄)
生活垃圾分类 从“选择题”到“必答题”
5月1日起,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北京作为全国首个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城市,20年过去,城市垃圾分类结果却难如人意。此次新出台的管理条例中明确了对个人混合投放生活垃圾将处罚款,这意味着北京开始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早在2000年,我国就开始了垃圾分类收集之路,并确定了8个试点城市。近年来,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修法或立法。在多年实践基础上,新固废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矿大社区西郊小区放置的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垃圾桶。 (刘文艳 摄)
新固废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在指定的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倾倒、抛撒、堆放或者焚烧,未在指定的地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个人和单位依法处以罚款。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新固废法强调了垃圾分类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对未按照法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判处罚款,可以以法律刚性约束垃圾分类各个环节中的主体自觉履行责任。长远来看,垃圾分类既要靠公民自觉,也要依赖强大的外部约束,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最终走向强制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过度包装治理 “堵”与“疏”结合
随着近年来网络购物和快递、外卖等行业快速发展,外卖餐盒、快递包装袋、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用量激增,成为继塑料袋、农用地膜之外最大的“白色污染”源。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我国快递包裹量以每年新增100亿件的速度发展,2019年已达639亿件。2019年,我国外卖规模达到6035亿元,同比增长30.8%。快速发展的快递业、外卖业等电商产业的背后,过度包装问题不容忽视。
新固废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快递、外卖等行业应当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装物,优化物品包装,减少包装物的使用,并积极回收利用包装物。
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表示,快递、外卖使用的塑料制品材质多为聚丙烯、聚乙烯,很难降解。对于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填埋会使垃圾长时间保留在土壤中;焚烧的话,其中可能含有的氯元素会使烟气处理难度加大,增加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几率。而要实现快递、外卖等电商行业垃圾减量化、无害化,最主要的思路是寻求电商配送包装和方式上创新。”
医疗废物管理 责任层层压实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不同于普通的废物、垃圾,医疗废物若处置不当,其作为传染源极易引发污染事故,危害周边居民健康,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处理医疗废物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也是一道公共卫生防线。据了解,截至2020年4月25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122.8吨/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天,增加了1220.0吨/天。自1月20日以来,全国累计处置医疗废物30.4万吨。
这是医疗废物标识图。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医疗固体废物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对此,新固废法明确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法分类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协调医疗废物等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工作,保障所需的车辆、场地、处置设施和防护物资。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于文轩教授表示,新固废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建设,这对加强医疗废物的有效处置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根据新固废法要求,制定和完善医疗废物处理相关的技术指南,以便更好地落实法律规定。
建筑垃圾再利用 从“埋”到“买”化成“宝”
今年3月26日,海南省首例海洋环保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涉案当事人长期将建筑垃圾倾倒进海口美丽沙附近海域,严重影响周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生产及海上航行安全。在全国,像海南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永兴海洋检察室无人机拍摄到有人正在使用货轮直接将建筑垃圾倾倒入海。(海口市秀英区人民检察院供图)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让已备受生活垃圾困扰的都市难承其重。不少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这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
针对建筑垃圾产生量大、消纳任务重的难题,新固废法提出建立分类处理制度,制定包括源头减量、分类处理、消纳设施和场所布局及建设等在内的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明确国家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措施,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体系。要求政府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应用。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不仅可有效减少建筑垃圾带来的污染问题,还能替代天然原材料用于建材生产,降低资源消耗,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刘建国看来,建筑垃圾中回收价值较高的钢铁、铝合金、完整砖瓦等,回收利用比例较高,混凝土类、泥土类、碎木类等回收比例比较低,但是这些废物回收再生在技术上并无太大难度,主要是国家的引导和激励政策还不完善。新固废法释放出了建筑垃圾处置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明确信号,无疑给中国城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市场提振了信心。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