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十问” 读懂总书记牵挂之一:何为人民至上?

2020-05-28  A+ A-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这是习近平在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到困难群众唐荣斌家看望。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今天上午,代表通道上一位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5月22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到这样一个细节。

身边10来位医护人员精心呵护47天,帮助一位87岁患者战胜新冠肺炎,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叫人民至上?这么多人围着一个病人转,这真正体现了不惜一切代价。”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习近平总书记这番情真意切的讲话,体现出中国最高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坚定信念。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这是4月28日上午,习近平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同村民座谈。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

——生命至上,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新年伊始,我国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

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南海怀仁堂,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6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坐在一起,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总书记表情凝重地说。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以超常节奏开启战疫日程。

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救治,救治费用除部分由保险支付外,其余全部由国家兜底。

“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生命。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也决不放弃,这次抗疫斗争中,我们成功救治的年龄最大患者108岁。”

经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3日下午,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苗族村民施齐文家中同一家人促膝交谈。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始终牵挂。 3月10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他强调,要千方百计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并叮嘱“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201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3日下午,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民生“小事”,总书记心头的大事

如果把目光聚焦在总书记的每次视察、每一次讲话,就能清晰地看出“人民至上”理念贯穿始终、一脉相承。

2012年12月,履新总书记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到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在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唐荣斌老人家,详细询问他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方便不方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贫困地区考察,风雨兼程,访贫问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总书记走进贫困户家中,摸摸被褥,看看够不够厚实;他盘腿坐在炕上话家常,打开米缸看里面有多少米……从冬季取暖、垃圾分类,到住房问题、食品安全等等,大到经济社会的发展,细到老百姓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老百姓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看得重、问得细。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坐在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困难群众唐荣斌家(右二)炕上,详细询问他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方便不方便。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人民至上”是共产党人的毕生准则,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切为了人民,始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驱车2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团审议时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疫情发生以来,他多次强调,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要紧紧依靠人民。在武汉,总书记为人民深情点赞:“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在近百年奋斗征程中,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一大法宝。在这场战胜新冠肺炎的战斗中,全国14亿人民众志成城。7500名建筑工人夜以继日,创下10天建成一座传染病医院的中国速度; 4.2万余医护人员援驰湖北和武汉;截至4月底,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499亿元……危难关头,英雄的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

2013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北调研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 21日上午,习近平冒雨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至上,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源泉。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调动人民群众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这是习近平在东湖新城社区考察时,向在家隔离居住的居民挥手致意、表示慰问。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 (统筹/杜尚泽  撰文/周小苑)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