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竟发现如此“假整改”!

2018-06-12  A+ A-
  新华网记者 曹滢

 

  从5月30日开始到6月7日,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陆续进驻10个省(区)。“回头看”如同高悬的明镜,刚入驻没几天,就让一些“假整改”原形毕露。

  6月9日,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暗访发现江苏省泰州市泰兴滨江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在长江岸边违法倾倒数万吨污泥。2016年7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时就已接到群众举报并作为重点案件转办,快两年过去了,督察组发现污泥堆积还在大幅增加,给周边环境和长江水质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泰兴滨江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污泥堆现场。(生态环境部供图)

  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广西)对钦州、防城港两市检查发现,钦州市一批应淘汰的“散乱污”小冶炼企业仍在违法生产,严重污染环境,但自治区有关部门赫然公示已完成整改;

  6月8日,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哈尔滨市抽查了位于香坊区的向阳垃圾填埋场偷排渗滤液问题,发现哈尔滨市有关方面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转办问题重视不够,在未经调查的情况下即以群众举报不实结案。就在这次暗查过程中,当地村民陆续来到向阳垃圾填埋场附近,向督察组提供偷排录像证据材料;

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垃圾填埋场大量渗出滤液。(生态环境部供图)

  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检查石家庄市无极县东丰庄村西的洗皮厂时发现,第一轮督察时群众举报的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地方反馈的整改结果与督察组现场核实大相径庭,洗皮厂污水直排沟渠,发黑发臭;

  6月1日,群众举报电话为进驻宁夏的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提供了线索:23个举报电话中13个是反映泰瑞制药恶臭污染问题。督察组现场检查发现,泰瑞制药涉嫌表面整改;

  ……

  记者梳理这一轮督察组“回头看”遇到的典型问题,发现多体现为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中已受理的群众举报案件,经过近两年时间却并未得到解决,非法生产企业要么玩起“猫捉老鼠”游戏,要么就是根本就未予关停。但地方政府反馈和向社会公布的结论却是“已经办结”。

  这些事件反映出部分地方党委政府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举报信息敷衍应对、整改不到位,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多年得不到解决,一些地方环境风险进一步加剧,人民群众怨声载道。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日前针对督察组发现的问题做出批示,他认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西门沟移民新村内木器加工厂假整改问题“是虚假整改、应付整改、敷衍整改的典型,性质十分恶劣,必须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迁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办公厅即日印发《关于做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边督边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压实整改责任,杜绝弄虚作假,确保边督边改工作取得实效。

  在督察组出发之前的培训课上,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这次“回头看”,是要紧盯中央批准的督察报告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抓重点问题和关键任务,盯到位,盯到底,抓落实,不彻底解决问题决不松手。

  由此可见,“回头看”既是对上轮督察整改情况进行“评卷打分”,也是对各省区再次“把脉回诊”,倒逼责任落实;既是一次全面的“工作体检”,更是一次集中的“政治体检”。

  在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培训会上,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特别强调,“要重点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拳打击‘一刀切’懒政、惰政行为和督察整改中的消极应付和疏于担当,以及乱监管、软监管、瞎治理等问题,扎扎实实推动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今年3月2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推动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再次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负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这一轮“回头看”中发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案例,充分暴露出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肩负的生态环保职责认识不够,不作为、不担当。

  突出环境问题正是人民群众所盼、所急。虚以委蛇、做表面文章,只会贻误环境治理时机,损害党和政府形象。唯有攻坚克难、稳打稳扎、咬定目标不偏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才是真正践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真正奉行党的使命宗旨。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