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个头有大智慧”:捷龙一号首飞三大看点

2019-08-17  A+ A-
  新华社酒泉8月17日电 题:“小个头有大智慧”:捷龙一号首飞三大看点

  新华社记者胡喆

  8月17日,捷龙一号成功首飞。作为中国运载火箭家族最年轻的新成员,捷龙一号是目前我国最小的一款运载火箭,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首枚纯商业火箭。别看它个头小,却满满的都是科技含量。

  我国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运载火箭

  总长约19.5米,箭体直径1.2米,起飞重量约23.1吨,是我国固体火箭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火箭……别看捷龙一号个头小,但运载效率却很高,创新是实现瘦身健体的秘诀。

  为实现高性价比、高可靠、快履约、快发射的特点,捷龙一号优化发射准备流程,缩短发射准备时间,采用一车一箭方式,成熟期运抵发射场后能够实现24小时内快速发射;在制造上通过大规模组批生产,缩短发射服务履约周期,与用户签约后6个月即可出厂。

  在入轨过程中卫星倒置“翻筋斗”、简化控制系统与冗余设施让火箭体态“更轻盈”、通过模块化开发设计生产让造火箭“更简单”……捷龙一号运载火箭技术经理龚旻向记者介绍起捷龙的新本领可谓“如数家珍”。

  同时,捷龙一号火箭还是我国首个全面采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判读的固体火箭,利用分布式网络完成多点并行在线数据解析、分发与判读,结合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算法设计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实现测发控和遥测数据多维度判读,自动生成测试评估报告,大幅提升测试效率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中国商业航天的创新“生力军”

  “这些技术和模式创新的背后离不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60余年技术、数据、人才等各方面的积累与沉淀。”龚旻说,捷龙一号的探索,打开了一扇窗,让体制内科研院所年轻人的“金点子”能够更快拥有“试金石”,干一番新事业的创业激情让创新活力一下子就激发了出来。

  捷龙一号研制团队以80、90后为主,平均年龄仅31岁。在这支创新“生力军”中,他们常常用“头脑风暴”擦出解决难题的“火花”,刚刚在创新大赛中崭露头角的创意也能直接转化运用到产品上来。

  “作为年轻人,我们总想干一些和以前不一样的事情。在这里,我们更能放手去拼、大胆去干。”85后的捷龙一号飞控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宋志国说。

  “多年来,我们先后自主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等一系列重大跨越,我们抓总研制的火箭见证了中国运载火箭发展的每一步,捷龙将成为中国火箭的新起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小军说。

  2到3年可实现火箭重复使用 “纯商业化”探索未来可期

  无论是商业航天国家队的快舟、捷龙、长征十一号,还是中国民营航天企业的首次入轨发射及可回收发射试验,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正在加速前行。

  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提出了“让航天技术链接人类生活”的发展愿景。这让一度被认为是“官办”商业航天的“国家队”,真正进入了“纯商业化”的探索新阶段。

  “我们既立足中国航天60余年的积累,又打开大门办商业航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吴燕生董事长指出了新时代中国商业航天的新变化:“利用社会资本开展研制生产,促进模式创新。”

  “一家独大的市场是没有活力的。”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唐亚刚认为,我们希望有一个多方参与的商业航天,来促进我们自身的变革和其他航天领域的技术创新。

  “作为商业航天国家队不能低水平重复,我们有责任引领商业航天,将中国的商业航天往高端、创新驱动去引领,真正把中国商业航天作为中国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亚刚说。

  如今,随着全新型号商业运载火箭捷龙一号的成功首飞,中国的商业航天发展必将有更多值得想象的空间。

  根据规划,捷龙一号将按照“三步走”来开展运营:第一步是从2018年研制启动到2019年8月完成首飞任务,创新商业、研发、运营等三种模式;第二步是从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完成研制批任务5发,完成1.4米卫星舱方案设计和飞行验证,具备国内各主要发射场实施发射的能力;第三步从2021年起,进入成熟批任务阶段,为每10发一批,实现较高的国内发射占有率,打造“捷龙”国际品牌。

  唐亚刚介绍,“龙系列”现在初步考虑两个系列,一个捷龙系列、一个腾龙系列,捷龙系列以商业固体运载火箭为主,对发射设施的依赖度比较低,而且比较灵活。腾龙系列以液体运载火箭为主,运载能力较大。

  7月26日,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栅格舵分离体落区安全控制技术”试验取得成功,为后续发展可重复使用火箭奠定了基础。

  “我们是不同的技术途径、技术路线都在做,包括垂直起降的、水平起飞返回的。现在我们已经加快了重复使用技术的开发,预计未来2到3年,就会实现中国火箭重复使用技术的应用。”唐亚刚说。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