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世界生存之道:约四分之三海洋动物会自己发光

2017-04-14  A+ A-
海洋中到处都是发光动物。海洋中到处都是发光动物。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大洋深处是一片漆黑的世界,到200米以下光线已基本无法穿透。由于海洋平均深度大约为4267米,因此大洋底部是真正的暗无天日。不过,海洋生物总能找到在黑暗世界中的生存之道。美国蒙特利湾水族馆研究所科学家近日在《科学报告》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称,大约四分之三的海洋动物能够自己发光。这一发现成果,首次真正量化了能够自己发光的海洋动物,该成果同时也表明,生物发光能力其实并不罕见。

  蒙特利湾水族馆研究所科学家塞维琳-马尔蒂尼表示,“我不能确定人们是否了解生物体发光的常见性。并非只有少数深海鱼类才会发光,如琵琶鱼。其实,水母、蠕虫、鱿鱼等,几乎所有种类都有发光生物。”

  大多数发光生物体光线都很微弱,因此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研究人员此前很难根据它们的发光器来计算它们的数量,因为许多相机根本探测不到它们微弱的光线。对于生活于漆黑环境中的海洋生物,微弱的光线是必须的。太过明亮的光线可能会吸引捕食者的注意。许多发光生物也会时明时暗,以逃避从身边经过的危险动物。

  塞维琳和她的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性地对蒙特利湾中的发光生物进化了量化研究。蒙特利湾位于加州海岸,蒙特利湾的海床迅速下沉形成了海底峡谷,因此深度很深。研究人员利用远程遥控设备在峡谷附近下潜了240次,彻底清点了海面之下4000米处任何大于1厘米的动物。然而,研究人员再将这些动物与已知的发光生物体进行对比研究。大约有40%的最深海动物(2000米以下)被归类为“未识别”,这就意味着也没有足够的数据来确证它们是否发光,只因为我们对如此深的海洋生物几乎不了解。

  除了这些神秘的深海生物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大约有75%的海洋动物,要么明确可以发光,要么可能会发光。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在表面,最大的光发体是水母和管水母目动物。这两类中有99%能够自己发光。研究人员发现,在海面之下1500米到2250米,海底光线主要依靠海洋蠕虫。

  塞维琳的研究成果还将有助于形成一种新的海洋研究方式,用于估测深海动物的数量。如果科学家能够测量特定深度的发光体,并了解这一深度发光动物的组成,他们就能够从理论上估算生活于这一深度海域的所有动物数量,而无需一一去计算。(彬彬)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