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附近的太平洋垃圾带,已有三个法国那么大

2018-04-04  A+ A-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科学报告》近日发表研究说,已有近8万吨塑料垃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水域堆积,形成“大太平洋垃圾带”。

  触目惊心

  非营利组织“海洋清理基金会”支持的研究团队对这一垃圾带进行实地取样考察,发现三个特点触目惊心:

  面积大。覆盖面积超过1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法国本土面积之和;

  堆积快。比此前科学家估计速度高出了近16倍;

  颗粒小。塑料微粒虽然只占总质量的8%,却占预计漂浮在此区域塑料总数的94%。

  垃圾带中有大量尺寸大于5厘米的塑料废弃物,包括硬塑料、塑料片材和薄膜,包括合成纤维制成的渔网。

  这些渔网大多韧性极强,非常耐用,所以也极难降解,往往会缠住和杀死海洋生物。

  数以万亿计的塑料微粒很容易被浮游生物摄入。通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传导,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包括你我,最终会把这些塑料微粒吃进自己身体里。

  为何形成

  塑料为何会积聚成大垃圾带?

  大太平洋垃圾带的形成与副热带环流脱不了干系。经由洋流系统,大量的塑料及太平洋渔业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在这里聚集。

  目前无法就塑料垃圾最终的影响范围得出确切结论。换言之,大量塑料垃圾可能广泛分布于非垃圾带的海域。

  “大太平洋垃圾带”颜色越鲜艳,垃圾集中度越高

  对比历史数据,科研团队认为,垃圾带规模自上世纪70年代有记录以来出现显著增长。人类活动持续不断产生塑料垃圾,是垃圾带形成并扩大的主要原因。

  截止2017年7月,全球累计生产塑料超过91亿吨,其中大约一半产生于过去13年间。其中只有9%得到回收利用,另外12%被焚烧,而余下大约55亿吨则被填埋或者随意丢弃在自然环境中。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料被遗弃在海洋,占海洋垃圾的80%。

  还有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结合的影响。这次打捞起来的塑料样本,根据仍可辨认的字迹,约34%产自日本。

  研究人员认为,2011年日本海啸后,450万吨废墟被直接卷入海中,其中140万吨有可能随海流远距离漂流,给“大太平洋垃圾带”带来新的塑料垃圾。

  尚难治理

  塑料来自于石油,形式多变而耐用,19世纪50年代大规模生产至今,在制药、运输和建筑行业目前都处于难以替代的地位。

  如何治理海洋中塑料垃圾的存量,一直是个难题。2010年,荷兰鹿特丹WHIM公司建筑专家计划,利用大太平洋垃圾带中漂浮的4.4万吨垃圾,建造一个面积约为1万平方公里的漂浮岛。8年过去,尚未见到实质性进展。

  “利用塑料的方式必须有所转变,特别是一次性塑料制品。”研究报告撰写者洛朗·勒布雷顿说。

  尽可能提高塑料的回收率仍是控制增量的主要思路。目前仍在使用的塑料占总量不到三分之一。专家表示,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设计、加强分类都是办法。

  联合国环境署于2017年2月发起了全球运动,呼吁政府、行业和消费者减少塑料的生产和过度使用。该运动计划在2022年前消除海洋垃圾的主要来源: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珠成分以及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过量使用。

  联合国表示,如果放任海洋塑料污染的问题持续下去,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的总重量将超过鱼类总和,全球99%的海鸟都会误食塑料制品,“最终损害的是人类和海洋”。

  (记者:陈杉、孙硕、张大成,编辑:鲁豫,据“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