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5月11日刊发一篇了关于中国女子远嫁肯尼亚的故事,摘编如下:
“我们相爱了,但最初有很多困难,”徐静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费尔蒙酒店的院子里说,“我的家庭过去完全不了解非洲,他们甚至之前从未见过任何肯尼亚人,所以他们十分担心。”
报道称,她的丈夫肯尼亚人亨利·罗蒂奇也一样担心。亨利因政府工作被派到中国学习汉语后,他们俩相爱了。他花了许多时间才让自己的语言技巧足以应付与徐静的父亲见面吃饭,尽管气氛紧张,亨利还是希望得到她父亲的祝福。
“徐静的父亲没有说太多,所以我很担心他在想什么,他喜不喜欢我们给他准备的食物,”亨利回忆。
显然,亨利的中文水平足够了:10年后,这对夫妇住在肯尼亚首都,徐静在内罗毕大学教汉语,育有两个孩子。
报道称,他们的家庭生活反映出中国与肯尼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对肯尼亚的巨大投资推动了这个趋势,目前在肯尼亚有10000多名中国人。
报道还称,这是非洲大陆的一种现象。2000年,中非贸易达到100亿美元,目前这个数字据信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
报道指出,对于独生子女的徐静来说,肯尼亚家庭成员数量过多让人难以应对。
“我们习惯于大家庭,许多大家庭经常一起聚会,”亨利说,“我们习惯侄女或侄儿长期待在我们身边。”
“在中国他们很少这样,家庭成员之间可能会串门,走亲戚,但是时间较短,我认为那种与大家庭的亲密是不一样的。”
报道称,此外还有其他文化差异,如对待时间的态度。
陆锦华(音)是一名咨询师,为在肯尼亚运营的中国公司提供咨询,他指出两国人员之间仍有障碍。
“我不想一概而论,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肯尼亚人做事缓慢,他们喜欢享受生活,”他说,“中国人的工作时间长,来这里都是奔着完成工作目标,只需要很少的休息时间,甚至愿意在周末加班,只要能尽快完成项目。”
徐静和亨利都意识到这个。
“肯尼亚人对工作的态度可能更放松,但他们也在改变。非洲的时间观念正在随着发展而改变,因为进展顺利,人们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我们也要抓紧时间。”
担任公务员的亨利表示,他已经学会准时,“有徐静在,绝对不会迟到。”
报道称,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抵达肯尼亚,他们也在努力克服两国的文化差距。
报道称,很多肯尼亚人学习汉语,他们希望能在中国公司获得高薪工作。对于中国人,这是一个有力的信号,中国计划与肯尼亚发展长期的紧密关系。
但是学校门前出现的中国母亲仍然引起小小的震动。
“孩子们的妈妈都想与徐静说话,孩子们跳来跳去喊着,‘这是中国妈妈!’”亨利笑着说。
“我们的小孩长相与普通的肯尼亚小孩一样,所以我带着孩子上街时,人们会问他们在讲什么语言?”
“当我说:‘汉语’时,他们说‘什么?他们会说汉语!’人们十分兴奋,每人都想问我们问题,我们就这样成为朋友。”
对徐静说,她将肯尼亚视为她的未来。
“我确实想念中国,但现在肯尼亚是我的家,”她说,“许多来这儿的中国人都爱这个国家,我认为他们中大部分会在这儿呆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