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在我们身边!——致敬“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下

2019-11-03  A+ A-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题:英雄,在我们身边!——致敬“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上)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齐中熙

  闻令而动、夙夜奋战,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是新时代应急管理人的本色与担当。

  为加强队伍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19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先进事迹。

  埋头苦干 护佑民族文化瑰宝

  蔡瑞是北京市天安门地区故宫特勤消防中队的一名指导员。作为世界上最大木质结构建筑群的“守夜人”,蔡瑞自2014年加入中队以来,竭力守卫故宫安全,他带领的消防中队延续了近半个世纪“零火灾”的消防奇迹。

  冬季,他带领指战员冒着严寒,在金水河上每隔20米凿一个一米见方的冰窟窿,以备不时之需;

  夏季,他带人往太平缸注水,解决了水源不足的燃眉之急;

  春季,他带着大家及时清除屋顶和院内的杂草,既防火又保护古建筑;

  秋季,他带着指战员清除院内的落叶和可燃物达数吨之多,湿化植被面积10余万平方米。

  “夏注水、冬凿冰,春除草、秋清叶”,为的就是让故宫水源充足,不留丁点火灾隐患。

  除了故宫内部,包括天安门广场在内的共计3.74平方公里,6万多常住居民,都是蔡瑞所在的故宫中队管辖。在重大安保期间,蔡瑞带领着中队对天安门广场实行不间断巡逻执勤,巡逻时间累计8760小时,巡逻里程1万余公里。

  “守护好故宫,服务好社区的老百姓,就是我的使命。”从事消防工作以来,蔡瑞经历过3000余次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完成了近千次重大安保。

  不畏艰险 善打灭火救援硬仗

  丁良浩是江苏南京消防救援支队鼓楼区大队方家营中队的“尖刀”队员。

  自2000年加入消防救援队伍以来,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苦练专业技能,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2013年“上合组织”联合救灾演练,中国救援队与俄罗斯等多国救援队同场竞技,丁良浩作为重型搜救队骨干和队友密切配合,高质量完成所有科目,展示了中国救援力量的风采。

  在方家营中队,丁良浩以善打硬仗著称,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各项业务技能和身体素质名列支队前茅。

  2016年江苏靖江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发生爆炸火灾事故,危急关头,丁良浩所在攻坚组冒着高温辐射和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两次深入火海,成功关闭阀门,为扑灭大火打下了坚实基础。

  19年来,丁良浩参加灭火救援战斗数千余起,在一次次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生动诠释了“消防卫士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主动作为 争当森林消防“铁拳”

  “特种救援大队要成为四川森林消防总队的‘拳头’,消防员就必须成为过硬的‘指头’。”这是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特种救援大队三中队代理排长侯正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了保持和储蓄体能,他坚持每天早起1小时负重10公里长跑,在实践中探索了睡前体能强化、林内快速穿越等10多种训练方法。

  在训练场上,侯正超每次出操站队第一个到位,每次器械训练第一个示范,在他的带动下,大队训练氛围日益浓厚,课余时间操场上到处都能看到指战员自发训练的身影。

  自2018年队伍转制以来,他先后遂行灭火作战任务13起,在四川地区森林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任务中较好地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勇于担当 守护煤矿工人安全

  从事应急救援工作36年来,现任应急管理部矿山救援中心总工程师肖文儒先后参与了700多起事故救援,从灾区救出1000多名遇险人员。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会放弃救人。但救援不是盲目的,而是一项集专业性、业务性、技术性、实战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决策、科学施救。”为此,他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组织起草《矿山救护工作指导意见》等制度规范。

  事故现场随时可能出现变化,救援人员必须提前考虑到各种可能性,肖文儒把这一习惯带到日常生活中。他在办公室里放了一只行李箱,便于他接到救援任务后“说走就走”。

  自参加工作以来,肖文儒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矿山救护先进个人、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应急管理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

  “荣誉属于集体,属于常年战斗在基层一线的广大应急救援指战员。”肖文儒说。

  刻苦钻研 铸就城市防护“天网”

  自2011年底调入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以来,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处主任科员张之崟就暗下决心,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安全生产监管一线的行家里手。

  张之崟所学专业是环境工程,要从事危险化学品监管工作,就得从零开始。“边学边干,要在专业人士面前不说外行话。”张之崟说。

  近8年来,张之崟坚持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每周深入基层3到4天,检查企业超1300家次,核查行政审批项目超1400项次。

  从上海最北面崇明岛的南门油库,到最南面杭州湾畔的上海化工区,从最东面洋山港的液化气站,到最西面苏沪界的油气管道,张之崟跑遍上海市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较真碰硬,守护着城市的安全底线。

  在繁重的执法任务之余,张之崟还编写出《上海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等一系列指导企业、基层的实操手册,铸就安全防护“天网”。

  由于突出的工作业绩,张之崟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个人”、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他说,“我只是尽力做到克己、担当、为民”。

  英勇无畏 冲在抗震救灾一线

  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有位一头白发的“高瘦黑”令人印象深刻,他是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培训部副主任王念法,一位“80后”。

  2002年,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立。王念法凭借着过硬的素质,从部队脱颖而出,成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第一批队员,先后参加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海地等10多次国内外地震救援。

  “哪里有灾难,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有我。”穿上救援服的他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一员,而平时,他是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教官。

  今年10月23日,中国救援队和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功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和复测,我国成为亚洲首个拥有两支获得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的国家。王念法说,看到我们国家的救援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感到很自豪。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