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大陆持续出台惠台利民措施,助力台商台企在大陆更好发展,便利台胞在大陆更好生活。我相信,两岸经济互利合作基本格局不会改变,融合发展势头不会减弱,大陆率先同台胞分享发展机遇的主张不会动摇。”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广东省委副主委林娜说。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多位台籍代表委员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表示,从“31条”“26条”到最新出台的“11条”,一系列惠台措施无不体现大陆为台企台胞提供同等待遇、分享发展机遇的真诚善意。期待各方面共同努力,不断落细落实,做好两岸融合发展大文章,唱响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主旋律。
“惠台措施密切关联台湾乡亲福祉和发展”
张雄代表是上海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多年前带过一名林姓台籍博士生。4年前,林博士之子来沪求学,如今即将毕业。有了可申请公租房、参加大陆职业资格考试、享受“五险一金”等政策,小林决定留在大陆发展,老林倍感欣慰。
“这对父子的经历说明,大陆是台胞发展的重要选择,不断出台的惠台措施密切关联台湾乡亲福祉和发展。”张雄说。
2018年2月,国台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实施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隔年11月,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26条措施出台。今年5月,包含11条措施的《关于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印发。
“‘31条’‘26条’的核心是让台胞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11条’更是及时为台商台企量身定制,帮助更好克服当前困难复工复产。”林娜在履职调研中了解到,惠台措施让台胞台企有实实在在获得感,为台胞在大陆投资兴业、筑梦圆梦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年来,大陆方面还陆续推出台湾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在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等政策举措,并协助台商更好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为台胞台企分享大陆机遇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更多同等待遇。
“大陆切实关心台胞尤其基层民众现实需求,受到台胞台企普遍赞许。”张雄说,台胞在大陆发展中得到个人事业提升,“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努力使台胞台企有更多获得感和归属感”
数字一体化手术室、零售门店云端管理平台、物流垂直解决方案……去年4月,台盟中央在江苏调研时看到了台企研华科技“登陆”10多年间的“智变”转型。研华科技与昆山交发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实质参与昆山轨道交通规划,还得到政府在研发及智能化改造方面的支持。总经理陈顺浪说,政策鼓励使公司更坚定了在大陆永续发展的信心。
“国家层面出台的惠台措施是框架性指导意见,各地结合实际都有办法细则。比如,苏州推出配套落地措施契合实际需求。台胞都说,在苏州就是在家的感觉。”江苏省台联会长邹振球代表说。
代表委员也指出,各地落细落实惠台措施,在思想观念、服务理念、工作质量上存在差别,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十分必要。
台盟江西省委会主委曾鲁台委员在提案里写下了调研发现的问题,比如“政策衔接不够连贯,存在‘一刀切’现象,提高了台企生产经营成本”。他建议,提升扶持政策操作性,扩大扶持政策惠及面,同时增强政策连贯性和持续性。
“省台联去年举办电商实训营,受训台湾青年反响很好。这次两会,我将针对网络时代更好帮助台胞台企提出建议。”福建省台联副会长梁志强代表说。
“大陆各级政府部门认真倾听台胞台企意见诉求,大家不断努力,完善办法细则,提高服务质量,使台胞台企有更多获得感和归属感。”邹振球说。
“两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在致力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福建,加快两岸应通尽通、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加大文化交流力度等方面的举措从未停歇。梁志强说,还有很多台胞没来过大陆,不了解惠台措施,“要把措施不断落细落实,让更多岛内民众感受到大陆的善意诚意”。
近年来,民进党当局限制、阻挠、破坏两岸交流合作,恐吓、打压参与两岸交流的台湾民众。张雄直言,“恶法”或能危害一时,但挡不住两岸同胞要交流、谋合作、求发展的大势。
“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复杂严峻,但大陆对台方针政策一以贯之,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努力不会改变,不断出台惠台措施就是有力证明。”邹振球说。
代表委员还提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两岸同胞守望相助、携手抗疫,从台胞台企踊跃捐输支援战“疫”,到大陆切实关心台胞健康安全、帮助台企渡过难关……不断涌现的“同心抗疫故事”为“两岸一家亲”写下新注脚。
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委员说,谁真心实意为台胞谋福祉,谁不断损害台胞切身利益,会有越来越多岛内乡亲明白。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两岸同胞会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两岸命运共同体会联结得更紧密。(记者:赵博、徐弘毅、许雪毅、陆华东、许晓青、刘欢、马卓言、熊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