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谣言中水果类谣言占比最多 “小视频”成谣言“助推器”

2018-07-19  A+ A-
  2017年典型食品谣言公布 “小视频”成谣言“助推器”

  食品谣言中水果类谣言占比最多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上获悉,由国内第一个食品药品谣言数据库支撑形成的《2017年食品谣言治理报告》正式发布。这份报告显示,水果类谣言内容最多,塑料紫菜、棉花肉松等成为2017年典型谣言“top10”。

  哪些食品最容易惹上谣言?哪个渠道传播的谣言最多?这份报告从谣言内容时间、地域、传播渠道、传播类型、传播特点等方面对2017年食品谣言概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中,水果类谣言占到了食品谣言总数的19%;其次是肉及肉制品类,为16%。

  “季节性”谣言传播最为突出,经常出现这样的路径:食品上市——谣言登场——公众恐慌——食品滞销——多方辟谣——舆情降温——食品再上市——谣言再登场……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谣言经常跨地域“此起彼伏”传播。

  通过对2017年食品谣言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传播最多的渠道是微信,占比高达72%;其次是微博,占比21%。制作传播“小视频”成了谣言的“助推器”,甚至出现通过剪辑形成的“视频特辑”。

  报告还发布了2017年食品谣言十大热词以及十大谣言分析。其中,紫菜、肉松、大米、添加剂、防腐剂成为“十大食品谣言热词”。而“塑料紫菜”、“棉花肉松”等事件也成为去年的十大典型谣言。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报告是基于国内唯一的食品药品谣言数据库形成的。这是由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自主研发的食品舆情监测和分析系统,可以日平均对超过500万条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热点信息进行跟踪监测,并进行专业分析研判,对食品安全谣言进行风险预警。系统对谣言的自动识别准确度可以达到75%以上。(记者 张小妹)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