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绿水青山里拔“穷根”的诀窍——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履职记

2019-02-26  A+ A-
(代表委员履职·图文互动)寻找绿水青山里拔“穷根”的诀窍——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履职记

  龙献文(右一)在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牛角山村的牛角山茶园与村民交流(2018年4月7日摄)。新华社发

  新华社长沙2月26日电 题:寻找绿水青山里拔“穷根”的诀窍——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履职记

  新华社记者席敏、张玉洁

  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牛角山村气温已降至零下。全国人大代表、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清早起来,冒着冻雨踩着泥泞上山,开始走访村民。

  在他身后的群山中,万亩茶园已成气候,漫山遍野的茶树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作为湘西大山里走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最关心的就是山区农村的脱贫致富问题。这次走访,他要重点调研如何将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偏远山区农村实际结合起来。

  2008年,龙献文和乡亲们成立了第一家村办企业——湘西牛角山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守着绿水青山发展“绿色产业”,在村合作社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拔掉了“穷根”。2016年,全村实现脱贫,到201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已从10多年前的不足1000元增长到13618元。

  牛角山村摆脱了贫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龙献文这一年里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村外。龙献文的足迹不光踏遍了湘西边远贫困山区,他还走出湘西大山,到湖南常德、长沙甚至浙江安吉等地,调研富民产业。

  一番调研后,龙献文发现,一些村庄产业起步早、发展较好、规模较大,且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较好,而部分仍未脱贫的贫困村产业还很脆弱,存在规模小、产品初级、无品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他一直在思考,守着郁郁葱葱的青山、清澈静谧的山溪,如何才能让贫困村拔掉“穷根”,让山区乡村振兴起来?“只有结合本地特色农业夯实扶贫产业,不搞空心化不走偏,利用大数据平台等方式,把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销出去,扶贫工作才能真正见成效。”龙献文说。

  当上全国人大代表一年来,龙献文向政府部门和乡亲们提议,创新实行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村民变股东的全产业链增值分享机制,实行农户以资金、土地入股方式从租金、劳务、订单农业、盈余分配、分红5个方面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湘西位于山脉腹地、水奇洞秀,针对这样的地理环境和产业基础,龙献文提议发展“田园综合体项目”,将脱贫后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发展更高质量的现代化农业产业。

  为了将边远山区的农产品和外部市场结合起来,利用市场机制带动和指导农村发展特色产业,龙献文对当前农产品滞销、产销结构不合理等现状进行了调研。他建议,国家相关部委运用大数据建立普惠农产品供需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供给垂直各级责任制。

  “过去一些农村地区路不通、没有产业,虽然守着绿水青山却满眼都是愁,如今放眼看就是一座座致富的金山银山。”龙献文说,今年他打算结合湘西乡村脱贫致富做法和需求,为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落实提出更多接地气的建议。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