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2019-04-08  A+ A-

  新华社武汉4月8日电 题: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新华社记者唐卫彬、杨依军、谭元斌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炸掉敌人四个碉堡,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

  64年前,他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穷山区奉献一生。从此,赫赫战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

  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

  现在,他95岁,仍然坚持学习。他说:“人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

  ……

  所有这些,只因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他就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张富清。

   左腿截肢的张富清依靠支撑架在家里活动(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张富清在家里看书学习(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张富清和老伴在家里吃晚饭(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一)

  2018年12月3日,来凤县城。

  来凤县委政法委干部张健全,小心翼翼地怀揣着一个包裹来到县人社局。彼时,县里正在按照上级统一安排,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

  张健全带来的东西,是父亲张富清一生珍藏的宝贝。

  “那是下午5点20分,我正准备下班。看到闪耀着光芒的勋章,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对那天的情景,来凤县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专班信息采集员聂海波记忆犹新。

  在聂海波注视下,张健全郑重地一一取出包裹里的物品——

  一本立功证书,记录着张富清在解放战争时立下的战功:立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

  一份西北野战军的报功书,讲述着张富清“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

   张富清当年的报功书(3月30日翻拍)。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一枚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奖章,镌刻着“人民功臣”四个大字……

  激动地看完张健全带来的材料,聂海波深感震撼:“没想到我们来凤还隐藏着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大英雄!”

  (二)

  “永丰战役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我军进城消灭了敌人。”

  这是立功证书对张富清1948年11月参加永丰战役的记载。

  发生在陕西蒲城的永丰之战,是配合淮海战役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况异常惨烈,“一夜之间换了八个连长”。

  对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95岁的张富清仍历历在目。

  张富清所在的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张富清又是突击连的突击班成员。27日夜,他和两名战友匍匐前进,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城墙,与围上来的敌人激战。

  “我一转身,看见敌人将我围住了,就端起冲锋枪扫射,一下子打死七八个。”张富清说,交火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消灭眼前的敌人后,手一摸,发现满脸都是血。原来,子弹擦着头顶飞过,把一块头皮掀了起来……

  “打死七八个敌人后,我逼近碉堡,用刺刀在城墙底下刨了个洞,把我带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着了手榴弹,炸毁了碉堡……”

  那一夜,张富清接连炸毁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数箱弹药。战斗中,他幸存下来,两个战友却从此杳无音讯……

  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张富清获得军甲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48年3月参军,8月入党,在壶梯山、东马村、临皋、永丰城等战斗中都冲锋在前——这位陕西汉中小伙子历尽了九死一生。

   张富清年轻时的照片(3月30日翻拍)。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三)

  陕西、新疆、北京、南昌、武汉……

  几经辗转,1955年初,已是连职军官的张富清面临退役转业的人生转折。听说湖北西部恩施条件艰苦,急缺干部,他二话不说:“我可以去!”

  听说来凤县在恩施最偏远、最困难,没有丝毫犹豫,他又一口答应:“那我就去来凤。”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从武汉动身,一路向西,再向西。恩施是湖北西部边陲,来凤更是边陲的边陲,怀着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憧憬,张富清来了。

  “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带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张富清来了。

  此后几十年,“人民功臣”张富清勤劳的身影,先后出现在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双脚却很少再迈出来凤。母亲去世,他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工作挑最苦最难的干,从不争名争利。张富清把余生献给了来凤,献给了这片曾经毫无关联的大山。

  浴血奋战,战功卓著……自从到了来凤,过去的一切,都被张富清刻意尘封起来。

  60多年,无论顺境逆境,张富清从不提自己的战斗功绩。证书和军功章被他藏在一个随身几十年的皮箱里,连儿女也不知情。

  (四)

  瞒得再紧,瞒不过最亲的人。

  妻子孙玉兰最清楚丈夫身上有多少伤。右身腋下,战争中被燃烧弹灼烧,黑乎乎一大片;头顶的伤疤至今依稀可见……

  孙玉兰和张富清是同乡。战争期间及之后的几年,村里人都以为张富清已经不在人世了。1954年,张富清回了趟家乡,大家才知道,他还活着。

  共青团员、妇女主任孙玉兰,和长自己11岁的张富清一见钟情。不久后,被爱情召唤的孙玉兰,追随张富清到了来凤。

  这一来,就是一辈子。

  上世纪60年代,为给国家减轻负担,担任三胡区副区长的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的铁饭碗“下岗”。他的理由很简单:“国家困难,我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没有占群众、公家的好处……要精简人员,首先从我自己脑壳开刀……”

  同挚爱的人在一起,多苦都是甜。

  夫妻俩生养了四个孩子。大女儿患病,至今未婚,常年在家靠母亲看护;小女儿是卫生院普通职员;两个儿子凭自己的本事上学、工作,从基层教师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县里的干部。

  几个子女,没有一个在张富清曾经任职的单位上班。

  如今,最小的儿子也快到退休年龄。形容自己眼中的父亲,张健全用了一个词:“平凡”。

  从转业到离休,数十年如一日,张富清像一块砖头,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乐观、朴实、真诚……在大家的印象中,他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差别。

  (五)

  张富清是“战斗英雄”的消息,在来凤迅速传开了。

  不少人感到震惊。“只知道他当过兵,没想到他是那么大的英雄。”

  有人感到不解。“别人没他那么大的功劳,还整天问组织要这要那。他老婆没有工作,大女儿又残疾,也没见他提什么要求。”

  有人感到惋惜。“那么大的战功,如果当初留在武汉,早就成了高级干部。”

  更多的人深受教育和感动。

  去年,张富清做眼部手术。术前,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行长李甘霖特意叮嘱,张老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选好一些的晶体。但张富清听说同病房的农民病友用的是最便宜的,也选了最便宜的。

  “我已经离休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能节约一点是一点。”

  衣服的袖口都烂了,还在穿;儿子给他买的新衣服,他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箱子里。

  张富清的心里,几乎没有他自己。

  “以前,只不过觉得他大我们一些,工作在我们前头;现在他从我面前过,我都要在心里默默向他致敬!”72岁的来凤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昌恩说。

  (六)

  在张富清简陋的家中,珍藏着一个打满了补丁的搪瓷缸。

   张富清珍藏了几十年,补了又补的搪瓷缸(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一面是熠熠生辉的天安门、展翅飞翔的和平鸽;一面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孙玉兰说,这是丈夫最心爱的物件。

  从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补了又补,不能再用,张富清就把它认真保存了起来。

  上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一家搬到现在仍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过去,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两口的家还是老样子。

  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虽然朴素,这个家整洁而充满生气。阳台上整齐地养着一排绿植,像是一队整装待发的战士。

  面色红润,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我们面前的张富清,仿佛不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近几年,他仍然坚持自己下楼买菜,有时还下厨给老伴炒几个菜。透过窗户,常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1985年离休后,张富清一直保持着读书看报的习惯。他特别爱看《半月谈》。

  卧室的写字台上,一本2016年版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被他翻阅得封皮泛白。

  第110页的一段文字旁,做着标记——

  “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这不正是共产党员张富清一生的写照吗?

  (七)

  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出生入死,张富清靠的是一个党员的信仰——

  “我一直按我入党宣誓的去做……满脑子都是要消灭敌人,要完成任务……所以也就不怕死了。”

  和平时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张富清为的是不负入党的誓言——

  “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

  讲起这些,这位95岁的老人声音颤抖,泪水溢满了眼眶。

   张富清回忆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们牺牲时情景,不禁泪流满面(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英雄事迹传出后,有媒体闻讯而来。张富清拒绝接受采访。记者越来越多,没有办法,张健全只好骗父亲:“这是组织的要求!”张富清这才答应——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

  张富清最欣慰的,是一家四代有六个党员。

  考虑再三,让子女拿着立功证书去登记,出发点也是对党忠诚——

  “党和国家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是一件大好事。如果我不如实向党报告,那就是对党不老实……”

  (八)

  时光回溯到2018年3月17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近一个月后,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挂牌。

  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军人是最可爱的人”“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随着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工作有序开展,许多英雄事迹,陆续被发掘出来。

  九旬老兵张富清,不想给党、给国家、给军队添任何麻烦。不久前,在给曾经战斗部队的一封答谢信中,他情真意切地写道:

  “希望你们坚决听党的话,坚决听从习主席指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

  (九)

  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张富清当年战斗的英雄部队。年轻的官兵,正紧紧围绕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强军目标,学习老前辈张富清英雄事迹,立志做新时代革命军人。

  3月2日,部队派员专程到来凤,探望老战士张富清。

  是夜,平素内敛沉默的张健全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眼含热泪,他写下深情的记录——

  部队来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澜

  面对军装上的军徽

  老兵用一条独腿坚强站立

  缓缓举起右手

  庄严地行上军礼

  ……

   张富清和老伴在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里看电视(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