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指群星的“神弓”: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承载“航天梦”新使命

2017-06-22  A+ A-
  新华社海口6月22日电  题:箭指群星的“神弓”: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承载“航天梦”新使命

  新华社记者伍鲲鹏、白国龙

  2017年初夏,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实践十八号卫星的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迎来它的第二次发射,箭指群星的“大地神弓”将再次拉开。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在酒泉、太原和西昌,中国航天人不断将飞天梦想推向新高度。但由于铁路隧道直径等限制,直径超过3.5米的火箭无法运抵内陆基地进行发射,建设一座大型的低纬度滨海发射场成为现实的需求。

  为适应中国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007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海南文昌建设我国新型航天发射场。2009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在攻克地基止水、建筑抗风、防腐防雷等一系列工程难题,攻克新型运载火箭推进剂贮运、加注、控制等技术难关后,2016年,一座高度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现代航天发射场最终建成。

  与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场相比,文昌航天发射场具有天然的海上运输优势,使我国长久以来火箭、航天器仅靠陆地运输的方式得以改善,使今后更大直径重型火箭的运输成为可能。

  “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特色最显著、技术最先进、发射能力最强的发射场。”曾任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副总指挥长的易自谦表示,这是我国第一座沿海滨建设的发射场,与国内现有的三个发射场形成了沿海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项相结合的科学布局。

  文昌航天发射场占地16000余亩,紧靠海岸。远望发射场,2座被四个避雷塔环绕的固定发射勤务塔最为引人注目。离海岸最近的“大个子”塔架距海边仅600米,用于发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而另一座“小个子”塔架离大海稍远,用于发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在为期数年的建设过程中,两座塔架经历了各种考验。2013年11月,台风“海燕”登陆文昌,正在施工的发射塔回转平台失去控制,最后安装人员顶着狂风用自己的双手将其成功收拢。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在文昌登陆,虽然风力远超12级的塔架抗风上线,但塔架牢牢扎根大地,主体安然无恙。

  走进发射场,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建筑就是高大的垂直总装测试厂房。测试厂房总高度达99.4米,地上14层,总建筑面积21250平方米。它拥有众多“之最”:亚洲最大的钢铁之门、中国单层最高的厂房、中国最高的桁架安装。

  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刘晓华说,文昌航天发射场可以发射各种轨道要求的航天器,较低的轨道可将地球同步轨道航天器推得更远,载荷更高。相比内陆,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射向也更广,其1000公里范围内均为海域,火箭航区、残骸落区的安全性也很高。

  运用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开发平台、一体化试验任务组织指挥平台、信息管理网络化和技术保障智能化……作为承接中国未来航天梦想高度的“神弓”,文昌航天发射场还采用了一流的测试发射模式,火箭最少只用三天半的时间就可组织发射。在建成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它见证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等航天领域更多重大工程的顺利推进。

  2016年6月,我国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无毒无污染的中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成功在文昌发射场首飞;2016年11月3日,面对发射时间6次调整、3次临机处置,文昌再传捷报——承接飞天梦想的大火箭长征五号成功首飞;2017年4月20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零窗口”发射,成功牵手天宫二号。

  承载着“航天梦”的新使命,中国人走向无尽深空的大门未来还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启。“中国探月工程三期主要目标任务是在2017年前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将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把8.2吨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孙为钢说。除了月球之外,中国首次火星全球遥感与区域巡视探测任务也计划于2020年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

  从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到小行星探测、行星穿越探测,乃至载人登月、载人登陆火星,面向我国未来更多的航天重大工程,文昌航天发射场还将继续自己的使命,成为搭建大国深空工程的平台。朝着年发射频率最高的发射基地迈进,把一个个承载着民族飞天梦想的航天器射向群星,在星辰大海中篆刻属于中国的印记。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