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一掷千金收藏为何

2017-01-20  A+ A-
2.2亿元买只鸡缸杯、2.8亿元买张唐卡、2.07亿元买幅曾巩《局事帖》……企业携大量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改变收藏格局。

近年来,在海内外各种艺术品拍卖会上,常常看到中国企业家的身影。他们往往“千金一掷”,购下天价作品,尤其在2016年,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中军以2.07亿元买下“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局事帖》,苏宁集团以3.036亿元买下《五王醉归图卷》,宝龙集团以1.955亿元竞得齐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册页》,温州商人杜圣博以约合人民币1.6亿元买回“乾隆御笔之宝”寿山石御玺等,不断掀起热议。

企业家那些豪掷之举在被许多人质疑为“炒作”的同时,不经意间也使他们渐渐成为当前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收藏主力。明显可见,老一辈藏家正逐渐淡出,新一代藏家正在培养发展,正如有评论指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正在成为民营资本关注的新兴领域,未来可期。

企业借助收藏打造品牌文化形象

在2016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王中军、张小军、苏宁集团、宝龙集团等“新藏家”亮相参与竞拍,无疑像一股“激流”,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带动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拍卖行情。其中,在中国嘉德2016春拍“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专场,王中军以2.07亿元购得“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局事帖》;张小军以9200万元竞得宋克《临〈急就章〉并诸家题跋》;而在北京保利2016秋拍“中国古代书画夜场”,清宫旧藏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以2.64亿元落槌,成交价3.036亿元,创造2016年度全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据称藏家是苏宁集团。宝龙集团则在北京保利2016秋拍“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中,以1.955亿元竞得齐白石的《咫尺天涯——山水册页》以及以1.035亿元竞得张大千《巨然晴峰图》。此外,三胞集团在北京匡时十周年秋拍“澄道——古代绘画夜场”中,以1.725亿元竞得吴镇的《山窗听雨》手卷,创吴镇拍卖作品最高纪录。

据介绍,从先前的新疆广汇、万达集团、龙美术馆,到苏宁集团、宝龙集团、华谊兄弟、三胞集团等企业的举动可以看到,大量资本正在大张旗鼓地进入艺术品市场,这使得中国艺术品价格发生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形成一股颇受社会关注的“企业家收藏”热潮。

为何一些大型企业的身影近年来屡屡出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对此,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知名文物鉴定专家赵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在做好主产业之余,拿出部分资金,转向投资艺术品,旨在打造企业的文化形象。“如果只是一味注重经济效益,只是投资房地产等领域,没有文化气息,企业的品牌总是做不大的。换言之,没有文化的衬托,企业就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当涉猎艺术品收藏领域,企业形象不经意间也会得到重塑。”赵榆表示,这会吸引更多企业家参与到艺术品收藏领域之间。

填补国家机构收藏部分不足

有业界人士指出,企业对于艺术品的竞拍不仅满足于收藏,多半是为了创建自身的美术馆或者博物馆,例如苏宁集团就在完善苏宁博物馆的藏品体系。赵榆也认为,企业收藏的最高境界不是只买一件艺术品就能提高企业形象,而是必须建立自身成体系的博物馆或艺术馆。

早在2000年5月,保利集团在香港拍卖会上花费3000多万港元购回圆明园流失的铜铸的牛首、猴首和虎首,为世人瞩目。尤其是保利艺术博物馆自1998年开始筹建以来,将搜集和展示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石刻佛教造像作为重点工作,其藏品绝大多数来自于海外。建成开放以来,保利艺术博物馆已先后接待各界人士40万余人次。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5月至今,该馆还与有关方面合作,先后在香港及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武汉、广州、深圳、哈尔滨、西安、天津等国内60余座中心城市,举办了“圆明园国宝全国巡展活动”,现已接待1600余万人到场参观。

“保利集团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创建保利艺术博物馆在注重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不仅提高了企业文化形象,还在公众文化教育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赵榆说。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书画分析师杨蓉也称:“企业携大量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不仅在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影响着中国收藏的格局。可以说企业收藏填补了国家机构收藏的部分不足,使国外很多珍贵艺术品回到国内,促进了更多中国艺术品的回流。”

企业家涉足收藏影响不容小觑

根据《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国内的企业收藏资金增幅较大,全年大约在450亿元左右,涉及的领域也很丰富,除了传统的艺术品类,当代艺术的收藏比例明显增加,并开始出现针对外国艺术品的企业收藏。活跃在北京、上海各大拍卖场上的买家,70%以上都是企业家。机构收藏已经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中坚力量,特别是企业收藏,已成为一些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回报率甚至高于其主业。不得不提的是,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这几年来已经买下多件亿元藏品,是中国艺术品“亿元”时代最不能忽略的一个企业收藏家,可谓“天下谁人不识君”。彭博曾将他称作“中国最俗气的亿万富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中国企业家成现象般地进军艺术品收藏领域,“砸钱”收藏“天价”艺术品的举措,社会当然不乏争议之声。比如有人认为,在中国,艺术品越来越有资产化倾向,也作为企业家投资、保值的一种手段,有些企业家在拍场“砸钱”,一些艺术品价位被抬高到天价,导致精英阶层独享其乐。艺术品的天价也使国内美术馆、博物馆都面临收藏的困境。

至于赞同者则认为,中国企业家将资金流向艺术品市场,证明中国企业家在收藏自己国家的历史,中国企业家有文化需求。另外,艺术品是有价值的东西,它自然就会吸引到企业家购买,它保值,也存在着今后会升值的现象,就像是投资一样。

对此,赵榆始终比较倾向于乐观的看法。“可以说,近几年来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发展,很大程度是由企业家促进的,他们在接触收藏的同时又学到了历史文化,而他们的拍卖效应又在一定程度上使历史文化得到了普及。”在赵榆看来,这些大型企业涉足艺术品收藏领域,出价不菲,还会带动整个高中低档艺术品市场的流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我相信在高价位成交率的带动下,中低档市场成交情况在2017年估计会有一个很好的流转,再过几年,推动艺术品市场出现第三个拍卖高潮。”赵榆强调,企业家已经成为目前艺术品收藏的主力军,其影响不容小觑。

(记者 魏沛娜)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