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食堂“直播做饭”家长远程监督校园食品安全

2017-04-07  A+ A-
小学食堂“直播做饭” 家长远程监督校园食品安全

手机上就可以看到校园厨房。

   4月2日,国家教育部下发通知,鼓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厨房、配餐间等安装监控摄像装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梁伟华提交提案,建议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管,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学校建设校园食堂安全信息化监管,以保证校园食品安全。

   4月5日上午,家住成都市龙泉驿区的白领刘琴在工作间隙拿出手机,打开“校餐云”平台,看到的正是关于儿子学校午饭的直播视频:龙泉驿区第一小学内,数名食堂员工在厨房后面有条不紊地为全校师生准备午餐。淘米做饭、洗菜切菜、炒菜掂勺……全被厨房的几个摄像头完整记录下来。

   同一时间,在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信息化监控中心,来自肖家河各社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志愿者,也正通过大屏幕监控肖家河辖区内6所学校午餐烹饪全过程。

   校园食品安全越来越受社会关注,然而长期以来,对校园食品的安全监管一直是个难题。依靠人盯人、点对点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高效、可靠地确保食堂安全运营。摄像头的“走马上任”可谓应运而生。

  买菜煮饭都有影像 变事后补救为事前预防

   “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都可以点开看。”刘琴点开手机,轻车熟路地向记者展示观看监控的操作页面。她介绍说,只需要微信关注“校餐云”,根据提示获取验证码后,就可以在手机上看到包括孩子今天吃什么、食品的烹饪过程以及食品的溯源。

   龙泉驿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单周标介绍,目前龙泉驿区已有两个学校试点“校餐云”,这个监管平台除了直接对家长开放,作为监管部门,他们还可通过“校餐云”查询该校近一周来的食材溯源、消毒情况以及电子台账,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实现快速处置。“通过电子化智能溯源,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单周标说,为确保食材从采购、储存、加工到最后留样等环节的真实性,他们要求食堂工作人员在相关环节均要通过影像取证,照片上会自动显示拍照时间、地点、拍摄人以及GPS定位,不能做任何修改。这样不仅可以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当录入数据显示出临期食材、易发生食物中毒的食材时,系统都会点对点进行自动报警。“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变过去的事后补救为事前重点预防。”

  线上线下齐抓共管 居民自发组队参与监督

   “校餐云”实现了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指尖“监控”。肖家河街道则动用了志愿者力量,实现线上线下齐抓共管的局面。

   “目前,我们肖家河街道所有学校已实现监控覆盖,做到向社会公开、主管部门公开、监管部门公开。”肖家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白波说,自2015年成都市开展明厨亮灶工程以来,肖家河辖区内6所学校都在食堂操作间安装了监控。如今,这些食堂的监控升级,连通至肖家河街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食药监所,供政府监管监督,实现了辖区内所有学校食堂监管全覆盖。

   除了政府、学校参与监管,肖家河街道还组织了食品安全监督志愿者,共同参与到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之中。“调动群众参与进来,不仅让大家更放心,也为我们校园食品安全多上一把锁。”肖家河街道的食品安全监督志愿者来自于辖区内各小区,他们自发排班,分时段来到位于肖家河街道二楼的信息安全中心监控各学校的食品烹饪流程。“我自己的孙儿也要上学,来看看更放心。”肖家河永丰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志愿者王蓉说。

  访谈全国政协委员梁伟华:借力智能化平台破解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难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梁伟华提交了一份提案,内容就是关注校园食品安全。提案以成都龙泉驿区、甘孜州的试点为例,建议建设校园食堂监管云平台。

   4月5日,梁伟华在考察龙泉驿区的试点情况时说,在监管上,校园学生食堂分布广、环节多。截至2014年底,我省仅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就已覆盖125个区县,已建和在建学生食堂数约1.33万所,覆盖学生376.8万名。然而,监管模式却主要是以学校日常监督检查为主,很难做到及时全覆盖,监管滞后不可避免。同时,执法部门检查、抽查也难以起到长效的监管作用,依靠事后监管和追责,无法达到连续性监管的效果。

   “将信息化监管引入校园就显得尤为必要。”梁伟华建议,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应该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管,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推广建设“互联网+学生食堂安全”的综合管理云平台,运用云计算技术,将涉及学生食堂食品安全的一揽子问题,纳入全链条全要素统一监管,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推行每餐、每日追踪检查的全环节闭环式管理制度。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