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条街巷储存的民族复兴“密码”

2017-10-13  A+ A-
  从李大钊故居到国家博物馆,3公里路上穿越时空的探寻

  ■编者按

  2017年,是李大钊——这位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牺牲90周年;201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年,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绘就新蓝图、开启新征程的历史性新起点。

  岁月悠悠,时空交错。

  在李大钊率先引来马克思主义、和先驱们一道创建中国共产党以来,先进理论武装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96个春秋的接力奋斗,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为了民族复兴,李大钊“虽千万人吾往矣”,牺牲在绞刑架上,而那个绞刑架,是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上的0001号文物。

  国家博物馆往西约3公里,就是李大钊90多年前开展革命工作、生活了近4年的普通四合院——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

  新文化街和绒线胡同,从李大钊故居到国家博物馆,虽只有短短3公里,却堪称中华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的缩影。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重走当年李大钊每天的必经之路,重走新文化街,重走绒线胡同,寻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密码”,启迪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启迪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我们以这篇与新华社北京分社合作采写的“草地特稿”,献给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华每日电讯编辑部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的李大钊故居。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2017年10月11日,游客在国家博物馆观看《复兴之路》展览。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北京市鲁迅中学所在地,也是原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校旧址,李大钊、鲁迅、许广平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都曾在这里任教、学习。(摄影:李斌)

  ▲北京市鲁迅中学内的“三一八遇难烈士纪念碑”,上面铭刻着刘和珍、杨德群的名字。(摄影:李斌)

  ▲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李大钊被捕后的亲笔自述,自述表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质。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新文化街、绒线胡同,这条总长约3公里的街巷,较之北边紧邻的长安街,只能算得上是“寻常巷陌”。但即便在每一条街巷都有故事的北京城,这条东西连通的街巷,串起的历史风云,仍然是那么的不寻常。

  秋日的阳光,洒落在新文化街西端附近一座四合院里,温暖而恬静。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这个古朴、寻常的院落,90多年前,却是一个远比史上“寄奴”刘裕要不寻常多少倍的人,生活了近4年的居所。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这个不寻常的人就是李大钊,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当年叫“石驸马后宅35号”的这个院落,是李大钊在北京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正是这一时期,他领导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发起成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据党史专家考证,中国共产党筹建时期的许多重大活动,建党初期中共北方区委的一些重要会议,就是在这个院落进行的。在这里,李大钊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接待进步青年传播共产主义火种,写下许多“求达真理”的文字。

  90年前,曾居住在新文化街西端的李大钊,为主义和信仰慷慨赴死。在他身后,相比辛弃疾笔下的“金戈铁马”,真正“气吞万里如虎”的主义与信仰,让一个古老民族走上了伟大的复兴之路。

  90年后,临近绒线胡同东端的人民大会堂,李大钊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在这里拉开帷幕,“两个一百年”的灿烂图景,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再往东,穿过天安门广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博物馆。馆内“复兴之路”展览上,编号“0001”的文物,就是90年前李大钊就义的绞刑架……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李大钊同志等革命先烈为之献身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历史伟业。从李大钊故居到国家博物馆,这短短3公里路,分明储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密码”,分明是中华民族如何走上复兴之路的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我们重访李大钊曾多次走过的这条路,放慢脚步,穿越时空,试图从这古国古都的古街巷,寻找今天这个“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

  求索之路

  肇始于李大钊,不懈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光明之路。

  在这条光明之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创造性地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金秋瓦蓝的天空下,文华胡同的孩子们在嬉笑游乐,老人们晒着太阳……一切如此静好。

  这胡同,曾是李大钊每天的必经之路。

  他走的路,是寻找救国救民真谛的求索之路,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革命之路,是引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复兴之路。

  这条路,始于文华胡同24号。从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这里居住将近4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是他与妻儿生活在一起最快乐、最开心的地方。这个小院,更是这位共产党人先驱的求索之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

  在这里,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为“播火者”,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小院住的期间,是李大钊文章的高产期,基本上每9天就写出一篇文章。”2008年就在这里工作的李大钊纪念馆办公室副主任刘洋说。

  对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的李大钊,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拯救中国的导星”。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大钊先辈牺牲时,我父亲才4岁,其实没什么印象。有一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找我拍李大钊纪录片,我才认真研究大钊先辈的事迹……”走在新文化街上,李大钊的孙子、66岁的李建生感慨万千。

  “为什么叫‘先辈’,不叫爷爷?”记者忍不住问。

  “因为李大钊不只属于家庭,他属于所有中国人。”

  在李建生眼里,爷爷“生活从不追求物质”“坚持步行上班”“爱吃烙饼卷大葱”“爱下军棋、弹风琴、唱歌”,这样的李大钊,是亲人。

  但是爷爷又“很不普通”,爷爷是把自己在天津法政学堂的宿舍命名为“筑声剑影楼”,将自己的名字“守常”改为更显犀利的“大钊”的人,也是心怀家国、东渡日本求真,最终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人。

  这样的李大钊,注定了不只是李建生的祖父,而是“属于所有中国人”。

  “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李建生熟悉地背诵李大钊《狱中自述》中的一段。

  “他走的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艰险的路,他知道这条路难走,他一直都知道。”他说。

  明知艰险仍向前,是因为对祖国和人民爱得真切。中国共产党创党时期的先驱,无论是李大钊、陈独秀,还是毛泽东,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连”。

  “丧失国权之巨,国将由此不国”。青年时代,目睹如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国家,目睹“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的民族,目睹“为奴隶,为牛马,为羊犬”的人民,李大钊决心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奋斗。他东渡日本接触到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后,就把自己的学识与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1916年回国后,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

  “这条街,就是为了纪念新文化运动命名的。”北京实验二小就在李大钊故居隔壁,副校长孙津涛说。新文化街,原来被称作“石驸马大街”。

  当年,李大钊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抨击旧礼教、旧道德。他和同时代的战友们,以青春无畏的决心和激情,激发了一个民族不甘沉沦的勇气和蓬勃向上的朝气。人们常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不是自动“送”来的,而是李大钊等先驱引进来的,因为,他从马克思主义真理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独立和中国人民得解放的希望,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光明道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华民族复兴有了领路的先锋。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李大钊作出至关重要的贡献。

  事实上,在李大钊之前,中华民族很多仁人志士也曾探寻救国之路。

  李大钊故居东南约两公里,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发生地杨椒山祠。如今,闹市中的这处院落正在加快腾退住户,作为文物将得到保护。

  “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1895年,就在时称“松筠庵”的这个院落,以康有为、谭嗣同为首的1000多名举子相聚在此,上书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从新文化街穿过闹市口,西行约500米,是光绪皇帝的出生地,如今的西城区金融街青少年活动中心。年轻的光绪,有变革之心,却抗不过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势力,百日维新昙花一现。

  从杨椒山祠南行1公里,是曾经的古刑场菜市口。怀抱一腔报国热血的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在这里喋血。

  戊戌变法失败也昭示:改良之路走不通!

  从菜市口再往东,是著名的湖广会馆,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先后5次来到这里。然而,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却没有完成复兴中华的梦想,正如中山先生留下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继承中山先生遗志的,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

  曾经在新文化街求索的探路者李大钊告诉国人:“社会主义的社会,无论人愿要他不愿要他,他是命运的必然的出现,这是历史的命令。”他宣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李大钊说,“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性相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就中国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德、俄……有异。”

  肇始于李大钊,不懈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光明之路。

  在这条光明之路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站起来。

  在这条光明之路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以邓小平理论为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中国人民富起来。

  在这条光明之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创造性地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不懈探索的动力,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走在新文化街上,我们仿佛看到身穿褪色棉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炯炯有神的双眼,仍在凝望远方,穿透时空。在他深情的注视中,“行动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奋发拼搏,引领中华民族坚定地阔步走在复兴之路上。李大钊所憧憬的“青春中华”,已屹立于世界东方。

  抗争之路

  新文化街上的古老屋宇和校园里孩子们的琅琅书声,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先烈的牺牲奉献,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启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不懈奋进拼搏,沿着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无数先烈流血牺牲铺就的民族复兴之路,接力奋斗

  “自由之花,是经过革命的血染才能发生”。

  李大钊生前曾撰短文《牺牲》:“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8岁。他临刑前留下的一张照片,至今让共产党人为之震撼:虽然挂着又黑又粗的铁链,宽阔的额头是那么的干净,浓黑的双眉是那么的神态若定,标准的国字脸是那么平和……

  因为,毕生“求达真理”的李大钊,为中华民族引来“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因为,他在生命最后一刻,都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今天,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上,编号“0001”的那幅绞刑架,无声地向世人诉说,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付出过多大的牺牲!

  李大钊牺牲后,更多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接过接力棒,走上了这条从文华胡同24号“出发”的路……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为了建立新中国,全国有2100多万革命者捐躯,这其中有无数的共产党人。

  沿着新文化街向东,是实验二小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古色古香,历史上是一座王府。

  “这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王府之一,也是出王爷最多的王府,13代17个王,可是最后一代落魄了,竟饿死街头,把王府卖给做过总理的熊希龄,成了熊公馆。后来熊希龄做慈善,把资产都捐出来投身教育,建立了昭慧小学、昭慧幼儿园,现在成了实验二小一部分。”伫立大门口,孙津涛介绍。

  雕梁画栋,红砖绿瓦……正好是课间,院子里,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在尽情玩耍、游戏,朝气蓬勃。

  李大钊,以及所有为民族解放、人民翻身而牺牲的共产党人,如果九泉之下看到今天孩子们的欢笑,一定也会欣慰地笑起来。

  再往东,是鲁迅中学所在地,也是原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旧址,李大钊、鲁迅、许广平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都曾在这里任教、学习。

  从1901年的笃志学堂到如今的鲁迅中学,这里的一草一木见证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一个民族的奋斗和抗争。

  “我们经常在课上给学生们讲三一八惨案,讲刘和珍君,讲鲁迅和李大钊。”鲁迅中学原校长郗明说。

  校园内,一块“三一八遇难烈士纪念碑”上铭刻着刘和珍、杨德群的名字。两位20岁出头的青年“为了中国而死”,悲愤至极的鲁迅先生写下《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一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一个古老民族在陷入沉沦和屈辱多年后发自肺腑的最强呐喊。

  青砖雕花,回廊相连。藤蔓爬满了古老的教学楼。

  “身穿棉长袍,浓浓的八字胡,在讲台上举起右手,向着学生大声疾呼着——这是李大钊曾经在这里任教时,学生对他的印象。”老校长郗明1969年入党,退休后有时间进一步学习搜集李大钊先生的事迹,也多次应邀给社区、学校讲大钊先生的故事。

  1920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李大钊为书记。当时,李大钊领导下,不少进步青年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员都把他的家当成学习和讨论的活动场所。

  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高君宇、张太雷、王尽美、赵世炎、蔡和森、瞿秋白……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这位“播火者”,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在哪里呢!”毛泽东1949年回忆。

  1918年10月,在杨昌济的介绍下,毛泽东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第一次见到了李大钊。李大钊感觉这位高个子青年言谈、见识不平凡,当即同意安排他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月薪8块大洋。

  此时的毛泽东,正意气风发,希望能够接触到当时最先进的思想。但是很多学者都“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而已是学界权威且名满天下的李大钊对这位只有中等师范学历的属员的登门请教,不仅有问必答,还经常推荐新书。

  彼时的李大钊,恰是思想迸发,发表了《庶民的胜利》《Bolsnevism的胜利》和《新纪元》等脍炙人口的文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在鲁迅中学,历史仍然留存在师生的记忆中,在课堂上讲授着……

  国难当头,抗争,不分男女老幼……

  “我们学校的缪伯英,就是在李大钊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老校长郗明说。

  学校墙上的校史介绍里,至今留着缪伯英的照片。

  1920年,缪伯英第一次见到“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的“守常先生”李大钊,后加入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21岁时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缪伯英与罗章龙、高尚德、何孟雄等一起,秘密编辑《京汉工人流血记》,回到湖南后,她又与李维汉一起,组织了规模盛大的“湖南省民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宣传先进思想……

  全民族的抗争,不分党派、民族。

  以李大钊故居到国家博物馆这条线为横轴,与其交汇的多条纵轴上,也有不少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印记……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和新文化街交汇的佟麟阁路,经过封堵“拆墙打洞”、美化墙的外立面、建立立体车库、路中间加设隔栏等整治提升措施后秩序井然,路边已经见不到往昔乱停乱放的车辆……

  这条路,以前叫南河沿大街。1945年,在冯玉祥提议下,北平市政府将大街改名为佟麟阁路,纪念抗日英雄佟麟阁。

  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时任第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指挥29军死守南苑。佟麟阁在腿部受伤的情况下执意抗战、带伤上阵,终因多处受伤、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45岁。

  一尊铜制的被炸坏了的怀表雕塑,将历史定格在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的那一悲壮时刻……佟麟阁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2015年7月,纪念雕塑在佟麟阁路上落成,雕塑高1.937米,链子为77个铜环组成,寓意为:1937年7月7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这条路,以抗日名将佟麟阁之名命名,折射了一个民族在危机来临时的共同抗争。

  14年抗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将曾被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力量凝聚起来,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终夺取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过去的路不好走,充满了坎坷和艰难,充满了抗争。这条路,应该踏踏实实地走下去。”老校长郗明说。

  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新文化街上的古老屋宇和校园里孩子们的琅琅书声,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先烈的牺牲奉献,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启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不懈奋进拼搏,沿着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无数先烈流血牺牲铺就的民族复兴之路,接力奋斗。

  改革之路

  这条3公里的路上,似乎两位伟人有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从鲁迅中学继续往东,穿过宣武门内大街,很容易就能找到西绒线胡同51号。

  这个由四进四合院加一座后花园构成的幽静院落,原是清代贝子府邸,民国时期成为一名银行家的寓所,1959年在此成建四川饭店。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曾到四川饭店用餐。在饭店老职工中,流传着一个“传奇故事”:厅内墙上挂着一幅两只猫的挂毯,小平同志曾在这里说过那句响彻亿万人耳畔的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39年前,正是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引领“中国号”巨轮驶上了一条富强、兴盛的航程……

  从李大钊故居“出发”,中国共产党人“开枝散叶”,不断发展壮大。

  97年前的1920年,16岁的邓小平赴法留学,并在1923年夏天参加旅欧共青团支部工作,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生涯。

  1926年,邓小平从巴黎辗转来到莫斯科,先后进入斯大林共产主义大学和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在莫斯科学习的邓小平,是如何在1927年3月由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调遣,到达国民革命中心之一的西安,这段历史其实很有挖掘价值。不幸的是,一个月后,李大钊被反动军阀被捕入狱。”大钊先生孙子李建生的话,勾勒出邓小平和李大钊两位伟人之间的某种联系。

  不管怎样,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上,这种联系是坚固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纪念碑上,“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题词人正是邓小平。

  ——这条3公里的路上,似乎两位伟人有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回望历史,邓小平的这个著名论断,和90多年前李大钊的话如出一辙:“照这样看来,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李大钊还强调,社会主义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是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

  ——这条3公里的路上,至今还能捕捉到改革开放改变这个国家的诸多历史细节。

  1984年,西绒线胡同145号,北京市第一家西餐快餐馆——义利快餐厅开业 。红色的霓虹灯,中英文标识的快餐字样,涵盖热狗、汉堡、炸鸡、牛排和咖啡的洋气餐单,显示出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迎接改革开放的朝气。时任北京市领导参观了这家快餐店后,甚至发出了“北京的吃饭难问题,要从大力发展快餐来解决”的号召。

  和李大钊故居近在咫尺的永宁胡同甲14号,至今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旅馆,叫永宁旅馆。国企改革的宏大主题,能在这个胡同小旅馆找到温情和励志的注解。

  20多年前,这里由北京汽车制动器厂一处办公楼改造而来。到了2002年,这家国企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院子里垃圾堆成山。2002年底,包括8名党员在内,16位下岗职工抱团再就业,接手了这家旅馆。他们凑了6万块钱,对小旅馆重新装修。在西城区职介中心党工委领导下,还成立了永宁旅馆党支部。

  43岁的王为民,是16位创始人之一。他回忆说,当时大家干劲十足,党员们处处抢脏活累活,硬是把脏乱差的小旅馆给“救”活了。

  ——这条3公里的路上,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等改革脉动,节奏强劲有力。

  东绒线胡同北侧,坐落着1986年建成的北京音乐厅。作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音乐厅,它一度盛况空前,但随着流行音乐的挑战,加上管理滞后,开始萧条不堪:演出还没有结束,服务员就不知去向;地上的口香糖,一粘就是好几年。

  1993年,北京音乐厅迈出了改革的步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制定严格的演出管理制度,开通中国第一个电脑售票系统……一系列改革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范例。

  名校集团化、取消“共建”校、中考采取“名额分配”机制……过去5年里,教育资源极为丰富、配置不均衡问题同时也比较突出的首都北京“动真格”,大力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大优质资源整合力度。

  这条3公里长的路上,就能看到北京教改的缩影:作为名校的实验二小已成了教育集团,收编了涭水河小学这样的“弱”校,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鲁迅中学启动了“1+3”培养模式改革,一直在学校就读的部分初二学生可以不参加中考,直接进入名校,完成初三及高中共四年学习……

  “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是李大钊给中国青年写下的励志名言。今天中国青年的“跃进”与“雄飞”,也有赖于通过改革,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有所教”的指示。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面对中外记者说的这段话温暖了亿万人心。

  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共享发展成果,需要改革攻坚。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精准发力,通过了一大批重要改革文件,推出了1500多项改革举措——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谱写了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改革的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一位女教师和学生额相抵,心相连……这条三公里长的路上,实验二小校园内一座雕像令人印象深刻,雕像底座上镌刻着一个金色的大字“爱”。面向新世纪,这所倡导“以爱育爱”理念的小学,站在了教育改革实践第一线: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大气、博爱、智慧、致行”鲜明特质的学生。

  具有这些特质的学生,是一个家庭,又何尝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获得”?

  而90年前,李大钊牺牲前希望“获得”的,不是自己,而是“爱国青年”——他在《狱中自述》中表示,“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

  这是何等的胸怀和精神?

  这是李大钊“爱的哲学”——“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国,爱世界的人类,都是这一个‘爱’。爱力愈大,所爱愈博。”这是李大钊“爱的哲学”,他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8年前,李大钊诞辰120周年之际,习近平同志这样呼吁:“他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提倡。”

  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路上”,执着追求、坚定前行,脚步从未停息

  沿着新文化街,走过东绒线胡同,视线豁然开朗,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的国家大剧院映入眼帘。从1958年毛泽东、周恩来等动议建设国家大剧院,到2007年正式建成,经历了49年之久。

  2017年5月14日的夜晚,矗立水畔的国家大剧院,宛若一颗“明珠”,在灯光照射下晶莹剔透,如梦如幻。不远处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故宫,碧瓦朱墙,飞檐翘角。古都的悠久文明与现代气息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瑰丽画卷。

  这个夜晚,一场“千年之约”的精彩晚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2000多年前,怀着友好交往愿望的先辈们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2000多年后的今天,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数十位国家首脑政要汇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的大道之行。

  这个夜晚,无数观众在电视机前看到了炫目的盛景,也看到了中国前所未有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这样的复兴盛况,正是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无数先烈为之奋斗和希望看到的。

  在这个国家级艺术殿堂里,也有李大钊的印记。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一场名为《寻找李大钊》的话剧在这里上演。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季国平说,寻找李大钊,实际上是寻找李大钊的信仰。为什么要寻找?因为信仰是当下我们最需要的。

  这样一个细节,令人唏嘘不已——文华胡同24号,李大钊当年月收入的一半,就能买下这样一所院子,但他在京生活了8年,却从未买下一座宅邸。

  “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馆长时工资超过100块大洋,加上他在别的学校兼职教课,每月收入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李大钊纪念馆办公室副主任刘洋告诉记者,当时一块大洋,可买20多斤面粉。

  很多参观李大钊故居的人会留下一个疑问,一个月工资能买得起一个甚至几个这样院子的人,8年后为什么只留下一块大洋的财产,钱都去哪儿了?

  当时的北大教授,是不折不扣的高收入群体。和李大钊同为当时名师的同事胡适,平时上班就开着自己购置的小汽车代步,当时北平城内拥有私家车的极为少见。

  而与胡适收入大体处在一个档次的李大钊,因为收入的大多数经常接济学生、支援革命,甚至还会揭不开锅。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听说了,特意叮嘱会计每月从李大钊的工资中扣一部分,直接送到家里。

  “李大钊每月从自己的120元工资中拿出80元作为(共产党)小组的活动经费。”红旗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传》中如此记录。

  胡适与李大钊有过“问题与主义”之争,但两人互相尊重,李大钊死后家无余财,胡适还发动捐款给李大钊办丧事。两人的不同选择,是两种不同的道路。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大钊先辈代表的,就是共产党人的一种初心。”李建生说。

  这3公里路的东头,是国家博物馆。

  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来到国家博物馆。在李大钊狱中亲笔自述前,习近平等停下脚步,认真观看。

  这是一场“时空对话”。

  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说:“对外联合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被压迫之弱小民族,并列强本国内之多数民族;对内唤起国内之多数民众,共同团结于一个挽救全民族之政治纲领之下,以抵制列强之压迫,而达到建立一恢复民族自主、保护民众利益、发达国家产业之国家之目的。”

  恢复民族自主、保护民众利益、发达国家产业——

  这样的“国家”,历经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已经变成现实: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贸易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2个多月前的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郑重宣示。

  从李大钊故居到国家博物馆,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路?走过这3公里,人们不难发现,这就是一条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C(Communism)派的朋友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并注意促进其分子之团体的训练,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依托!”96年前——1921年3月,李大钊用笔名在《曙光》月刊刊文,公开发出呼吁。

  再过5天,这个“强固精密的组织”的2000多名代表,将走进绒线胡同东面的人民大会堂,代表8000多万党员,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而这样一个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习近平强调:“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96年前,求索救国救民之路,李大钊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96年后,作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李大钊曾这样激励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奋斗,唯有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路上”,执着追求、坚定前行,脚步从未停息。

  这条路,虽然指向康庄大道,但也不会是一帆风顺。正如李大钊曾说,“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必须克服一切犹豫、观望、懈怠,以昂扬奋发的精气神,冲过一切艰难险阻,面向未来,永不止步。

  “从几十个人走到今天,就是因为革命理想高于天,因为不忘初心,历经了很多坎坷和艰难,踏踏实实走过来的。今天,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样需要付出辛苦的、扎实的努力。”郗明老校长话语朴实。

  很少有人能想到,先生故居里,珍藏着一个“活”着的李大钊,一段极其珍贵的视频上,是正在莫斯科发表演讲的李大钊,虽然无声,却栩栩如生……

  百年求索,百年奋斗。在李大钊就义90年后,他预言的“黄金时代”,正渐行渐近。

  目睹今日之中国,大钊,应该笑慰……

  (记者 方立新、李斌、谢锐佳、乌梦达、黄海波、孙琪)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