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项工程集中验收,大兴机场转入运营筹备阶段

2019-06-28  A+ A-

  83项工程集中验收,大兴机场转入运营筹备阶段

  “凤凰展翅”亮出新国门

6月26日,航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核心区亮灯。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西塔台和西侧飞行区。供图/记者 潘之望

  凌晨四点多,第一束光洒向北京最南端,古铜色的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屋顶灿烂夺目。阳光透过屋顶的8000多块玻璃,瞬间照亮了航站楼内最中央的五星红旗。

  这是属于中国人的建设奇迹。从2014年年底开工至今,建设者们创造了中国第一个“三纵一横”全向构型的机场跑道,建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的单体航站楼。

  民航局机场司副司长朱文欣昨天透露,大兴机场已经实现由工程建设为中心向运营筹备为中心的重大转变,本期投运的83项主体工程月底前将集中完成质量竣工验收。按计划,各运营筹备单位将对设施设备进行联调联试,驻场单位将进行6次大规模模拟演练,民航局也将分5批开展行业验收和机场使用许可审查工作,确保大兴机场9月底前具备投运条件。

  速度

  40个月航站楼拔地起,体量相当于老机场三座航站楼

  “航站楼2016年3月开工,2019年9月就要通航。”前阵子,国外同行到访大兴机场,建设者的这句话把同行“吓坏”了。

  吓坏外国同行的是中国人的建设速度。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位于北京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本期按照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航站楼建筑面积大约140万平方米,体量相当于首都机场1号、2号、3号航站楼加起来的总和,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但工期只有40个月。若在国外,这等规模的航站楼往往要花上10年才可建成。

  谁创造了这样的速度?

  航站楼结构施工的关键时间里,负责主航站楼施工的北京城建项目生产副经理熊计富一天内要指挥8000多名工人。前后10个月,工人们从酷暑坚持到严冬,绑扎了21万吨钢筋,浇筑了近100万立方米混凝土。“工人们每个月浇筑的混凝土就能建造出25栋18层高的大楼,10个月绑扎的钢筋差不多可建造2艘辽宁舰。”更让熊计富激动的是,钢筋、模板、混凝土等各分项工程质量也全面受控,一次通过率、合格率均达100%。

  身处在超长超宽的基坑里,运料成了最大难题。即便主航站楼同时有27台大型塔吊挥动臂膀,但把材料运抵中心得倒运三次。项目经理李建华带头在基坑内建了南北两条跨越式钢栈桥,铺设4条铁轨,第一次在国内房建工程里通了“小火车”,功效立刻提高3到4倍。

  从中间放射出的5条指廊更考验建设者的体力。指廊施工方北京建工项目经理郭双朝算了一笔账:5条指廊上配备了1.4万块不同形状的玻璃幕墙,玻璃接缝胶粘长度可绕北京四环路一圈,最忙时间段项目团队管理人员的单日行走里程近40公里,相当于一天一个马拉松。

  ……

  正因为他们,大兴机场才开启了建设“加速度”。

  角度

  指廊设计一箭双雕,步行距离短+停机位大增

  如果机场航站楼体量过大,新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都机场T3造型如龙,南北长达2.9公里。对于机场运营而言,狭长的航站楼可以有足够的长度停靠飞机。但不可避免的是,这也增加了旅客从值机到登机的距离。在T3,旅客从值机区域到达最远的登机口需要26分钟。

  体型更为庞大的大兴机场航站楼,是否会重演类似情形?

  早在2010年航站楼方案征集时,法国巴黎机场集团建筑设计公司与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联合交出的放射状航站楼方案就让人眼前一亮。这一方案从中心向外放射出五条指廊,成为大兴机场的雏形。新颖造型迅速在国内外蹿红,有人称其为“海星”,也有人比喻为外星人基地。后来,官方拍板把该方案形容为“凤凰展翅”,既有了传统寓意,又与北边的T3“龙凤呈祥”。

  在业内人士看来,“放射状”航站楼之所以出众,是因为指廊之间形成了60度的锐角,让航站楼有更长的轮廓设置停机位,更缩短了旅客的登机距离。

  按照功能分布,大兴机场航站楼的核心区主要提供给旅客值机,而登机口则分布在五条指廊上。郭双朝给记者拿出了规划:航站楼的东南、中南、西南三条指廊长411米,东北、西北指廊长298米,“这样就确保航站楼中心前往各登机口的距离得到最大优化,旅客从航站楼大厅沿指廊前往最远端登机口乘机距离最远不超过600米,所需时间不超过8分钟。”他说。

  这五条指廊也将成未来大兴机场的“点睛之笔”。记者近日探访获悉,五条指廊的端头均设置了露天的“空中花园”,分别被命名“丝园”“茶园”“瓷园”“田园”“中国园”。

  在中国园,古建工人徐海涛为了一扇门楼已经忙了两个月。中国园是五个空中花园中唯一拥有建筑物的园区。虽然只有400多平方米,几乎涵盖了八角亭、榭、廊、歇山顶等中国传统古建筑所具有的全部特点。

  难度

  “扎哈曲线”终成现实,旅客如置身阳光峡谷

  大兴机场也被称为已故设计师扎哈·哈迪德留给北京的一个礼物。在交给中方设计团队前,扎哈与法国巴黎机场集团建筑设计公司对航站楼设计方案打磨了6个月。这当中便融入了知名的“扎哈曲线”。

  在同体量的建筑中,这样的设计还未曾见过:撑起航站楼核心区18万平方米屋顶的,竟然是8根C型柱。这8根C型柱如同花朵一般,从屋顶自然延伸到地面。C型柱上宽下窄,底部最窄处只有3米,顶端最大跨度达到23米,形成一个800平方米左右的椭圆形天窗。在中间的商业区部分,则诞生了“阳光峡谷”。阳光从天窗中倾泻而下,如同一条光的瀑布,给人以开敞、通透、流动之感。

  旅客顺着光线前行,还能轻松找到指廊的方向。“经过光照模拟,天气好的时候,白天航站楼内基本可以做到不开灯。”北京建院北京新机场项目设计总负责人王晓群说,从高处看,商业区就像一个峡谷,是接待八方旅客的城市客厅;办票厅夹层的餐饮区则成为一个天然的观景平台,可以俯瞰机场内景,光影变幻。

  绝佳的图纸交到主航站楼项目总工段先军手中,立刻变成了世界级的难题。现实中,用坚硬的钢材编织出优美的“扎哈曲线”并非易事。段先军被同事称为“公司里的大熊猫”,擅长的就是最难的技术攻关。

  主航站楼屋面网架重量超过3万吨,是大半个鸟巢钢结构的重量;跨度达180米,最高和最低点起伏高差约30米。8根C型柱之间距离达到200米,中间甚至能放下水立方。再往上看,纵横交错的屋面网架上有1.23万个球节点,6.3万根钢管的总长度更是接近500公里。这样错综复杂的屋面施工,支撑、安装、提升都是步步惊心。

  历经无数个技术方案的讨论和优化,施工方案敲定了,“分区施工,分区卸载,总体合龙”。根据中央天窗和条形天窗,整个屋面被分割成6个分区,对不同分区、部位采用原位拼装、分块提升、累计提升等多种方法,共需进行26次单元分块提升、13块单元原位拼装、31次小合拢、7次卸载、1次大合拢。

  为了保证屋顶上每一个构件能精准到位,数字三维仿真模拟技术、测量机器人、三维扫描检测、三维空间坐标测量、超声波无损检测等一批最先进的设备被应用到施工中。钢结构成功封顶时,误差控制在两毫米之内,19万余米的焊缝堪称完美,一次合格率高达100%。

  精度

  灯光靠芯片自控调节,空调不见出风口

  相比同事在结构上攻坚克难,张正负责的则是打通航站楼的“经脉”。仅新机场的主航站楼,就有108套机电设备,各路管线交叉汇聚,规模和难度在世界机场建设史上也是史无前例。

  在主航站楼地下一层的信息系统机房里,管线从粗变细,到最后一排线路只有几毫米细。仅这一间机房里,就有20万个接点。

  不远处的空调机房格外逼仄,张正只能半蹲着进去。头顶上的管线分成了十几层,每一层的管线多得数不清,却通往四面八方。若不是亲眼目睹,不会相信如此错综复杂的管线竟能变得井井有条。

  2016年,航站楼土建结构还没完工,负责后期设备安装的张正就已经上手了。换句话说,工程还没建好,他就要把里面管线的位置、走向都定好,做出一张立体图纸。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他带领的团队就将6300张机电施工图纸转化为一个形象直观的三维立体模型和700张三维深化图,并在虚拟演练中发现了20多万处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软硬碰撞”,提前全部处理完毕。

  世界体量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机电安装难题的攻克,也为新机场智慧运营埋下伏笔。

  航站楼的核心区一共安装了约4.5万套灯具,蔓延着5万米长的灯带。“未来旅客在主航站楼公共区域看到的灯,里面都有一个芯片。灯光可以根据自然光线强度和时间实现自动控制。”张正说,在北京的春秋季,航站楼内将实现全新风运行,直接降低能耗30%以上。而空调系统里也全部安装除PM2.5装置、静电除尘装置、高压微雾加湿装置等,从而让航站楼里的空气更清新。

  更先进的是在到达层和出发层安装的1.5万平方米冷辐射吊顶空调系统。这一系统不再沿用过去的出风口,而是只靠吊顶上的辐射板就能“散发”出更舒服的自然风。“知冷知热”的新设备在降低传输能耗的同时,也省出风管安装空间,每层高度平均至少增加30厘米,使航站楼内更加开阔敞亮。

  按照设计要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成为一座真正的绿色、海绵机场。据悉,航站楼已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和节能建筑三A级设计认证,全场建筑100%满足绿色建筑一星级以上标准。

  新机场亮点

  1跑道首次尝试“三纵一横”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建设4条跑道,采用“三纵一横”全向构型,在国内尚属首次。

  西一、东、北跑道宽度均为60米,西二跑道宽45米;西一、西二、北跑道长度均为3800米,东跑道长为3400米。此构型适合京津地区的空中运行特点,能够减少飞机空中运行时间和地面滑行距离,有利于提高空地一体运行效率,并减少对周边区域的噪声影响。

  2双层出发双层到达缓解拥堵

  新机场航站楼地上三、四层为出发层,楼前有两条高架桥接驳;地上一、二层为到达层,分别为国际到达和国内到达。

  双层设计主要是出于容量需求的考虑。以T3航站楼为例,大量车辆需要在道边停靠, 形成了极大的交通压力。而双层出发、双层到达的设计,将有效缓解出入拥堵状况。

  3停车楼可实现智能停车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楼位于机场北侧,分为东西两个停车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共有4388个停车位,含630个充电车位,并配套近万平方米便民服务设施。

  停车楼东楼一层引入AGV智能停车设备,共计100余个车位。AGV智能停车设备能够将停车空间使用效率提高30%,也能极大提升旅客的停车体验。旅客仅需要将车停在待泊区,便可直接离去,剩下的工作便由AGV机器人全权接管。

  4“第六指廊”配酒店办公区

  航站楼北侧如同“第六指廊”的综合服务楼为新机场配套了最近距离的酒店和商务办公区。整栋楼被分为南北两段,其中靠近航站楼的南段是商业和办公功能,北段为酒店功能。办公项目达4.59万平方米,商业项目2.17万平方米,酒店项目6.94万平方米。加起来,这栋综合服务楼面积已超过13万平方米。

  综合服务楼与新机场航站楼相互连通,廊桥只有大约10米长。未来乘客可以在地下一层、首层和地上二层直达新机场航站楼。

  大兴机场各层布局

  5层 亲友话别层(餐饮)

  4层 国际出发和国内出发层

  3层 国内出发层

  2层 国内到达层

  1层 国际到达层

  地下1层 换乘中心(换乘高铁、地铁、城际铁路)

  地下2层 轨道线路站台

  (记者 曹政 制图/琚理)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