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城市实地传递活动在郑州举行

2019-09-07  A+ A-
  新华社郑州9月7日电(记者张浩然)7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城市实地传递活动在河南郑州举行。随着123棒火炬手的接力,本届运动会开幕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9月7日,最后一棒火炬手张改平(右)在火炬传递收火仪式上。当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实地火炬传递活动在郑州举行。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本届运动会火炬名为“心向”,总长度70厘米,重量1500克。今年5月8日,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暨互联网火炬传递仪式在登封观星台举行。经过为期121天的互联网火炬传递,火种回到郑州,开始实地火炬传递。

  此次火炬传递由起跑仪式、火炬传递、收火仪式组成。从郑东新区如意湖广场出发,火炬手们途径金水区、管城区,最终抵达二七区二七广场。全长8.7公里的传递线路,串联起郑州的新老地标,呈现了郑州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展示了古老商都与现代商城交融的魅力。在火炬传递沿线,热情似火的群众不断为火炬手们加油鼓劲。

  9月7日,无人机拍摄的火炬传递收火仪式现场。当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实地火炬传递活动在郑州举行。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在参加火炬传递的123棒火炬手中,有56棒火炬手是由56个民族代表担任的,这些民族代表与其余67棒各界火炬手交替传递,每人奔跑70米,寓意56个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担任火炬手的包括89岁的战斗英雄张利修、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虎美玲、“全国道德模范”张玉滚、致力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法律权益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锡伯族代表柴阳等在内的各行各业杰出人物。

 

  9月7日,火炬手董航昕在火炬传递活动中。当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实地火炬传递活动在郑州举行。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火炬传递着民族团结的薪火,传递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也传递着和谐奋斗的精神。”作为最后一棒火炬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在收火仪式上的发言为火炬传递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9月7日,火炬手万春(左一)和火炬手元艺莲(右二)在火炬传递活动中。当日,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实地火炬传递活动在郑州举行。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今年7月12日至17日,本届运动会的马上项目已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分赛场完赛。在9月8日举行的本届运动会开幕式上,主火炬塔将被点燃。届时,约7000名来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运动健儿,将于8日至16日在郑州一展风采。(完)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