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3月1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曹凯 朱祥)17年前的一个庙会上,酷爱剪纸的胡书清被一双虎头虎脑、憨态可掬的虎头鞋所吸引,从此迷恋上了虎头鞋,并开始收藏之旅,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她家里四个大书柜和两间地下室里摆满了1万多双虎头鞋。
图为,胡书清收藏的一万多双虎头鞋的一部分。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对于51岁的河南杞县民间收藏家胡书清来说,花花绿绿的虎头鞋代表的是一种难以忘怀的乡情。
打胡书清记事起,每个农闲的冬天,奶奶、母亲都在剪纸、绣虎头鞋和肚兜。女儿小时候就穿着奶奶亲手缝制的虎头鞋。民间认为,虎是百兽之王,能吞噬鬼魅,驱邪避灾,给婴幼儿穿上虎头鞋就能为孩子壮胆,保护孩子健康安宁。虎头鞋还衍生出了五毒鞋、青蛙鞋和各种辟邪祈福的生肖鞋。
图为,胡书清和她整理收藏的虎头鞋。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上世纪80年代,虎头鞋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豫东地区。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14岁就熟练掌握剪纸技艺的胡书清一眼就能看出虎头鞋前面的花样是剪纸花样还是机绣花样。
图为,胡书清收藏的虎头鞋。 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胡书清的一万多双虎头鞋里,两三千双来自家乡杞县。为了淘到更多做工精美、艺术价值更高的虎头鞋,胡书清每年九月到十二月到乡下以及邻近的淮阳、浚县等地,甚至远赴山东、河北淘鞋。最便宜的一双12元,最贵的要150多元,胡书清已记不清自己花了多少钱在收鞋上,只知道自己每年的剪纸收入绝大多数都投在了虎头鞋上。
胡书清印象最深的是杞县平城乡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去了三次对方都不卖,说是留给女儿的。老太太的鞋很有特色,虎眼、虎眉、虎嘴形态逼真,虎耳朵很有神,鞋拔上也绣有两只老虎,机器根本做不出来。胡书清第四次提了礼品前去拜访,老太太终于被诚意打动,送了她两双,胡书清如获至宝。
图为,胡书清收藏的虎头鞋。 新华社记者朱祥摄
17年的收藏生涯带给了胡书清很多快乐,然而民间手工艺人日渐凋零让她无限伤感。十年前,胡书清在淮阳庙会偶遇一双由100多岁老太太缝制的五毒鞋,绣有壁虎和蜘蛛图案,鞋底是手扎的九宫格图案,胡书清一下买了六双。第二年再登门的时候老太太已经离世。
胡书清说,那批手艺最好的八九十岁的老人每天都有人在离开,最年轻的虎头鞋手工艺人也已60多岁,很多已不再做鞋。从去年开始,胡书清就已经收不到鞋。
图为,胡书清收藏的虎头鞋。新华社记者朱祥摄胡书清说,时代在发展,童鞋的种类越来越多,虎头鞋的需求越来越小了,年轻人也不愿学习这门手艺。她担心,有一天虎头鞋的制作技艺会失传。
胡书清打算捐出大部分虎头鞋给公立博物馆,“让虎头鞋永久留存。”她还要留几十双给女儿,作为家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