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1月24日电 题:浙江:“互联网+”法治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新华社记者吴帅帅、宋玉萌、俞菀
互联网作家如何证明“我是文章作者”?不付房租的租客如何在家门口完成法律流程迅速腾退?在浙江,杭州互联网法院、乌镇司法超市等一系列法治实践正在进行,“互联网+”正将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深度融合,助推社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法制化。
对网络作家来说,发现作品被侵权是个特别头疼的问题。搜集证据、准备提起诉讼,往往将面临一场诉讼“马拉松”。现在,作家们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快速维权。在浙江,通过实时上传电子文稿信息至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遭遇侵权事件后,作家们再也不用为了证明“我是文章作者”等问题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已有公证处、鉴定中心、授时中心等20余个底层节点,存证总量突破19亿条。
杭州互联网法院常务副院长王江桥说,司法区块链存证能够实现事前、事中、事后,时间、地点、人物六个维度客观事实的固定;在纠纷发生进入诉讼阶段时,区块链能有效帮助法官破解电子证据的认定难题,高效查明案件事实、明晰双方责任,保障公平公正的同时提升审判效率。
运用司法区块链技术后,由于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凿,杭州互联网法院知识产权类纠纷的诉前调解撤诉率已超过90%。
基于已有的区块链,今年10月底杭州互联网法院进一步上线智能合约服务。智能合约中,双方签署的合同将以数字形式保存,触发相应条件后,合同可以自动履行。例如双方签署了买卖合同,合同以数字形式上链储存。如买方签收货物确认无误后,到约定日期时,货款会自动打到卖方账户。
除了用新技术应对网络空间治理新挑战、探索符合网络规律的司法流程和审判机制外,借助互联网的翅膀,法律服务也在基层不断延伸。
在浙江桐乡,互联网让小镇的矛盾纠纷有了方便的“司法超市”。
为合法腾退不付房租的租客,64岁的桐乡市皂林村村民鲍凤英近日走进路边的24小时“司法超市”。通过自助机上的远程连线,鲍阿姨视频连线了一位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不到3分钟的时间,鲍阿姨就弄明白了相关法律流程。在“司法超市”内的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鲍阿姨还可以选择几乎任意类型的法律文书模版,现场扫码下载或者发送邮箱。“太方便了,一切都依法解决,这类纠纷不用再靠‘大闹一场’了。”
据介绍,自今年8月设立以来,桐乡“法律超市”使用次数已超过2400次。与此同时,通过“云司法”小程序实现远程调解、异地调解,300个调解组织的1000多位调解员实时在线为群众服务。
在“枫桥经验”诞生地浙江诸暨,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矛盾纠纷在线流转、及时调处、分级过滤。
前不久,诸暨一小区因25名业主拖欠未缴物业费,物业公司一度决定提起诉讼。在法院法官的指导下,该案最终进入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ODR)。通过专业调解员推送信息、调解,物业公司及时进行服务整改,业主也在线接受调解,缴纳了物业费。
诸暨法院立案庭庭长寿文光表示,通过ODR平台不但让矛盾分级过滤,而且在调解过程中,通过无争议事项和单一证据记载,将争议焦点越缩越窄。“就算最终进入诉讼环节,也能省去重复调查核实、重复举证质证等。”
在浙江余姚,当地法院最先探索的微信小程序“移动微法院”已成为全国推广的法院智能应用。如今通过另一个小程序“解纷直通车”,当地乡镇干部、执法人员在工作中遇到难以调处的矛盾纠纷时,可以直接对话网上“驻点”法官咨询法律问题,准确解决萌芽状态下的社会矛盾。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明确要求。
“一系列科技手段正在有效助推司法效率的提升和社会法治水平的提高。”寿文光说。浙江省高院审管办数据显示,通过运用司法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移动微法院”等平台推进诉源治理,从2019年5月开始,浙江各级法院收案量出现下降拐点,且降幅逐月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