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动 品牌拉动 稷山加快建设全国板枣产业基地

2017-03-22  A+ A-
素有“中国板枣之乡”之美誉的农祖故里稷山县,今年以来立足建设全国板枣产业基地宏伟蓝图,坚持“政府推动、品牌拉动、基地联动、枣农互动”的思路,围绕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拓展市场、扶持龙头企业、建设枣业园区的目标任务,推进板枣产业向着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方向发展,通过生产、加工、销售、融合发展各个环节的精准发力,奋力把稷山建设成为集优质板枣绿色生产和板枣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全国板枣产业基地。

在生产上,抓标准化生产和板枣品质提升。该县聘请河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专家,与本地专业技术人员相结合,组成专家组,以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学校和板枣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采取课堂与田间点与面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开通“微信服务平台”和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及时为枣农提供关键管理信息,加强技术服务和转变观念引导,提升板枣品质;制定板枣生产管理技术标准,推广板枣管理新技术,重点解决黑斑、落果、裂果、储存等生产难题,加大低质低效林改造力度,倡导延迟采收,大力推进板枣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统筹建设姚村百亩板枣低产林改造示范园、500亩枣园土壤改良标准化管理示范园、陶梁村百亩老枣树更新复壮标准化管理示范园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板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实行专业技术管理,专家专人负责,防雨棚、滴管等先进管理措施配套跟进,确保有成效、有影响、能带动;鼓励枣农购买保险,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减轻群众后顾之忧,确保板枣栽植面积稳定在15.3万亩,总产量5000万公斤以上。

在加工上,抓精细化深加工和龙头企业引进。该县出台奖励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原味园、贵妇人、一生情等板枣加工企业,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走精细化深加工之路,对“同仁苑”、“一品红”、“稳学”、“祥云”等板枣合作社进行培训和规范,鼓励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市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工经营;制定板枣清洗、烘干、储藏、包装等标准化技术,倡导真空无菌包装、精小包装、分级储存,提高板枣加工质量;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组建2-3家适合板枣生产规模水平的枣加工龙头企业,引导煤焦企业家转行投资发展板枣加工企业,鼓励深加工枣酒、枣饮、枣泥等相关板枣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板枣产品附加值;规范整合蜜枣加工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标准,严格食品安全规程标准化操作,鼓励企业兼并融合、抱团发展,进一步扩大“稷山蜜枣”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规模,促进蜜枣产业整体提质增效。

在销售上,抓网络覆盖和国内外大市场进入。该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有目的培训专业化的经纪人队伍,为农民增收致富培养合格人才;在县域供惠农付产品市场、化峪镇胡家庄、稷峰镇马村设立统一板枣购销、统一品牌保障、统一价格发布、统一技术服务的专业化板枣交易服务平台或流通市场,让枣农受益,让经营者放心,促进板枣销售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大力发展“互联网+”新型销售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电商进乡村”、“移动互联网村”试点活动,对乐村淘、首个云、快递服务业代办点等进村入户给予积极支持,助力板枣销售;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宣传推介,注册“稷山板枣”和“稷山板枣绿色农产品”商标品牌,统一管理,采取“分批使用,梯次推进”的原则,做好地理标志性产品认证工作;申报“国家板枣公园”和“中国主要农业文化遗产”两个国家级品牌,提高稷山板枣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确保稷山板枣市场经营规范有序。

在融合上,抓休闲娱乐、观光采摘一体化发展。该县深刻挖掘农耕文化丰富内涵,弘扬千年板枣文化独特优势,讲好板枣故事,唱响板枣品牌,依托城郊5万亩板枣园,加快建设集生态观光、田园采摘、休闲娱乐、农耕文化为一体的高标准综合性现代化特色枣园示范园区,充实完善现有秋霞楼、君子道、唐枣园、六谷园等旅游景点,整合大佛文化园、汾河湿地公园、稷王庙、大佛寺、宋金墓、青龙寺等文旅资源,形成吃、住、行、游、娱、购等配套完善、服务设施一流的观光旅游热线,提升整体旅游品质,促进一产与三产深度融合,丰富和延长板枣产业价值链条,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把稷山建成全国一流、特色独具的知名板枣产业基地。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