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迟到的祭奠——追寻1343座无名红军墓背后的故事

2019-04-04  A+ A-
  

  新华社福州4月4日电 永不迟到的祭奠——追寻1343座无名红军墓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樊永强

  福建,武夷山市张山头。方圆1000多亩的茂密竹林,散落着1000余座无名红军坟茔。

  武警福建总队南平支队在张山头红军墓群祭扫(3月25日摄)。

  三块青砖,一个编号,一根红飘带,标记着一座红军墓。没有姓名,没有番号,没有铭文,1343座先烈遗存,共同站成一座永恒的军阵。

  这些与青山永在的无名红军墓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福建武夷山洋庄乡小浆村张山头红军墓群(3月26日摄)。新华社发(李涛摄)

  一场漫长的追寻

  鞠躬、献花……面对红军墓,潘迪渊泪如泉涌:“爷爷,我来看您了。”

  潘迪渊的爷爷潘骥,江西省余干县人,闽北红军独立团团长,1931年在闽北苏区梭驼扬地区作战时壮烈牺牲,时年35岁。

  “他训练队伍很好,作战也勇敢。”方志敏在回忆文章中曾高度评价潘骥,“在攻打土屋时,被乱弹打破了整个嘴巴,抬回来待了3天就牺牲了。”

  武警福建总队南平支队在张山头红军墓群举行祭奠仪式(3月25日摄)。新华社发(李涛摄)

  因战火纷飞,烈士的安葬地后来成谜。

  80多年来,烈士亲属和后人一直没有停止追寻。而仅仅为确定梭驼扬的具体方位,就让潘迪渊和父亲整整找了两代人。

  直到今年清明前夕,在江西、福建两地党史部门和爱心人士的协助下,潘迪渊最终确定了爷爷的长眠地——武夷山张山头。

  在张山头红军墓群,三块青砖、一个编号、一根红飘带标记的就是一座红军墓冢(3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芳摄

  一段血染的历史

  梭驼扬,是武夷山小山村沙渠洋在当地方言中的读音。

  距离沙渠洋西南一公里的张山头,曾是闽北红军中医院、中共闽北分区委和闽北红军独立团驻地,曾多次发生惨烈战斗。

  散落在张山头后山茂密竹林里的1000多座无名红军墓,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沿着青苔满地的山间小路,落叶和杂草覆盖下的简陋墓冢随处可见。墓前没有墓碑,唯有三块青砖、一根竹竿和当地群众自发系上的红色飘带。

  没有姓名,没有番号,没有铭文。

  福建武夷山洋庄乡小浆村张山头红军墓冢上的编号和红飘带(3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芳摄

  竹竿上刷着的朱漆编号,就是一座座红军墓冢的标记。

  潘迪渊无法确认爷爷的坟茔到底是哪一座,只好带着一抔曾被鲜血染红的黄土回家。

  他说,爷爷和战友们已经化作了青山,“这漫山遍野都是他的英魂”。

  红军墓群寄托着苏区人民对共产党、红军深厚的情感。清明祭扫、中元焚香,当地村民80多年来从未间断。

  张山头红军墓群一块刻有“红军墓”字样的石头(3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芳摄

  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罗永胜告诉记者,2010年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时,当地就上报了张山头红军墓群的情况。

  2016年,当地村民在山上劳作时,发现了一块刻有“红军墓、三一立”和五角星的石碑。经党史和文物部门多方查证,最终确认:这里埋葬的就是红军。

  经核查,1928年至1935年间,许多红军将士埋葬于此,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墓葬群。截至目前,已经发现标记1343座红军墓,但对红军先烈的追寻仍在继续……

  2018年9月,红军墓群被列入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遗址面积之大、人数之多为国内所仅见。”武夷山市文管所专家赵建平说,这是对闽浙赣革命史迹的重大发现与补充,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重大的社会教化意义。

  福建武夷山洋庄乡小浆村张山头自然村红军中医院遗址(3月26日摄)。新华社发(李涛摄)

  一片红色的飘带

  “勇敢的红军们,勇敢的红军们,你是我的哥,我是你的妹,送干菜,送香茶……”诞生于红军时期的民谣《红军洗衣歌》,至今仍在当地广为传唱。

  当年战事最为激烈的时候,送往张山头红军中医院的伤病员最多时达1000多人,村民自发组织担架队、洗衣队,家家户户都是住院部。

  张山头村民杨学文的奶奶曾是红军洗衣队的成员,主要为红军伤病员洗衣做饭。

  “听我奶奶说,当时担架队每天都会抬来很多伤病员,早上这些红军战士还活着,到晚上就没了。她们边洗衣服边哭。”讲到这里,66岁的杨学文眼圈红了。

  福建武夷山洋庄乡小浆村张山头自然村(3月2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李涛摄)

  他说,我们从小就在这片山上劳作,大家干活时都会小心翼翼避开红军墓地。

  当地驻军也没有忘记这片被鲜血浸染的土地。

  多年来,武警福建总队南平支队积极参与张山头红军墓群保护工作。每年清明节前,官兵们都会祭扫英烈,为红军墓更换红布条。

  “看到漫山遍野的红飘带,就像看到当年我们的红军先辈一样。”战士周昊说,“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知道他们为了谁。”

  福建武夷山洋庄乡小浆村张山头自然村(3月2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李涛摄)

  一座无名的丰碑

  摊开张山头红军墓群分布图,会发现不少墓地排列整齐有序,就像是一方方沉默的军阵。

  当年,方志敏在闽北苏区率部浴血奋战时,曾在张山头附近追悼阵亡将士。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只留下了一个共同的称号——烈士。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共和国是红色的,根植于我们军人血脉中的底色也是红色的。”武警福建总队南平支队政委赵勇说,我们要饮水思源、不忘初心,让先烈的牺牲永远被后人铭记,让先烈的精神永远传承发扬。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