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璧北河水质已持续达到Ⅲ类标准 新华网发 北碚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重拳复绿留青山常在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渝北铜锣山的石灰岩矿坑群嬗变网红打卡地“小九寨”,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位于渝北区的铜锣山脉北段优质石灰岩丰富,自20世纪70年代起,这里采石场遍地开花。2012年该区域采石场被全部关停,但多年的开采导致这里的山体千疮百孔。41座巨大的露天矿坑就像41道伤疤,让这里美丽不再。 如何给矿坑复绿?这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2014年12月,渝北区启动铜锣山矿山治理一期探索。因为下雨,这里的部分矿坑蓄积了天然水体,在矿物质的作用下,水体如翡翠般碧绿。渝北区因势利导,分批开展消除隐患、植绿覆土、保护水体等修复工程,打造铜锣山国家矿山公园。 如今,那些疮痍满目的废弃矿坑不再了,取而代之的是五彩缤纷的湖泊群。因为这里景色酷似九寨沟,于是这些矿坑群有了新名字:重庆“小九寨”。前来观景和拍照的游客正在不断增多,这里成了重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矿山关停后,外出务工多年的村民娄小梅回到了石壁村。她购买了村里的安置房,开起了餐馆和便利店。“这里交通便利,等公园建好后,游客会越来越多,以后在家门口就能致富了!” 同样得以恢复的还有位于嘉陵江畔的缙云山。自去年6月开始,重庆市强力开展缙云山保护区环境整治。涉及问题最多的北碚区抽调500多名干部,对保护区内200多宗违法建筑逐一排查、整治。再次来到缙云山,违规项目拆除了,农家乐规范了,缙云山保护区得到休养生息。 今年7月,重庆市政府印发《主城区“四山”保护提升实施方案》,将“四山”定位为“城市绿肺、市民花园”,通过恢复自然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铜锣山和缙云山都是“四山”之一。如今,“四山”违法建筑已拆除63.3万平方米,生态修复352.3公顷,植树造林27.9万亩,治理成效初显。长安汽车渝北工厂引进的VOCs治理设备 新华网 陈雨 摄
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是重庆守护蓝天的行动之一。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今年以来,重庆已先后实施了2000多项工程项目和工作措施:淘汰和治理客货运柴油车2万余辆,查处冒黑烟车和超标车3万辆次,取缔餐饮船舶110艘,整治118座非法码头,关停27座货运码头,取缔非法采砂场11家,主城区洒水降尘用水736万吨,完成餐饮油烟治理2027家…… 来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主城区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首次突破100天,同比增加19天,为2013年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今年优良天数累计达到254天。 将环境治理这项系统工程当成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一系列“组合拳”过后,山清水秀的美丽重庆已然呈现,近者悦,远者来,这正是对重庆全力守护青山绿水的最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