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农”字撑起立市产业

2017-03-22  A+ A-
  走进佳木斯,时令进入惊蛰,记者与一场春雪不期而遇。

  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佳木斯,是我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在我省落实“五个要发展”、“三篇大文章”、“五头五尾”重要指示,抢抓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项目这个“一号工程”之际,这个传统工业与农业优势并存的城市,如何借助资源优势谋求发展新路径,几天的采访,记者走访“泉林纸业”“象屿金谷”“益海嘉里”“常发佳联”等企业,深深感到,通过不断实践,佳木斯已逐渐勾勒出了发展的新坐标。

  “农头工尾”补齐产业短板

  资料显示,佳木斯域内耕地面积超过1680万亩,粮食商品率在80%以上,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针对农业“头强尾弱”的问题,这个市积极引进战略性龙头企业和项目,补齐精深加工和产业化短板。

  主抓项目建设的佳木斯市工信委主任司雅娟说,农副产品加工业是佳木斯市工业第一大产业,基于此,佳木斯市规划打造3个超100亿元产业集群:农产品深加工、纸及制品和农机及装备,其中,农产品深加工列于排首,这个规划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佳木斯下辖的富锦市,正是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在富锦象屿金谷农产有限责任公司,记者见到了粮食深加工的诸多项目。该公司副总经理郭晓旭介绍,于2015年启动总投资48亿元的20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配套建设热电站、污水处理站各1座。项目达产后,年处理玉米潮粮250万吨,生产淀粉55万吨、结晶糖30万吨、酒精25万吨,年产值60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安置就业2000人。

  当人们追求食品安全的时候,佳木斯市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和涉农产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谋划好头尾相接产业链,佳木斯市“农头工尾”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大农机产业链条完善延长

  佳木斯市有着辽阔耕地,使这里成为我国农机应用和农机装备制造业建设最早、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约翰迪尔”“常发佳联”等品牌,让佳木斯的农机产业在国内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多年的发展,还在这里形成了农机配套企业群。

  “但是,这远远不够。”佳木斯市市长郭冀平接受采访时说。以外资企业“约翰迪尔”为例,为它配套的企业有150多家,然而,佳木斯当地才有30家。信息不对称,加工成本高,一系列原因在调查后罗列出来。“建立大农机联盟,通过联盟,达到信息畅通、供需见面、签订合同的目的。”郭市长介绍了建设农机联盟的初衷。他说,雄厚的资源禀赋,让佳木斯发展大农业和大农机产业成为可能,在现有基础上,目前全市正在升级改造老字号,让老企业发新枝。同时,抱团取暖,组建农机大联盟,带动周边中小型配套产业,将农机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组成大农机航母作战,主导产学研用的战略目标,让佳木斯的大农机产业真正成为佳木斯未来的支柱产业。

  大农机联盟的构想,让一条支撑本地经济的重要产业链条启动了,正一环紧扣一环地平稳转动着、前进着。

  在农机产业链建设中,一个个具体而清晰的项目展现在人们面前:

  ——约翰迪尔公司200马力以上大型稻麦联合收割机尽快产业化;摘棉机扩大产量,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常发佳联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即将投入生产;

  ——邢台一拖即将生产具有测深施肥功能的插秧机等“三机一具”;

  ——黑龙江重型机械公司正在批量生产为插秧机、拖拉机、收割机服务的橡胶半履带。

  ……

  佳木斯市工信委主任司雅娟告诉记者,佳木斯正加快农机产业支撑平台建设,完善新型农机装备制造基地服务体系,预计到2020年,投入20亿元,建设4个农机产业支撑项目。

  循环经济样板拔地而起

  在益海嘉里的益海佳木斯粮油加工项目,记者见识到了从一粒稻谷到白炭黑的过程,也让我们从微观世界关注到了佳木斯这个传统的大农业区域经济背景下的“大粮仓”,如何把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推上了前台。

  在“益海嘉里”循环经济的展厅里,除了传统的产品大米、豆粉,记者更看到了米糠油、活性炭、白炭黑,一粒稻谷被吃干榨净的经济前景令人欣喜。在稻米加工车间和白炭黑包装车间,记者了解到一吨半水稻生产20公斤白炭黑的全过程。白炭黑,这个由农产品开发出的精细化工产品,可以作为橡胶制品添加剂,而添加白炭黑的汽车轮胎,可以减少油耗15%。由于和世界著名的轮胎生产企业“固特异”签订了“绿色轮胎”生产原料供货协议,“益海嘉里”年产5000吨的白炭黑已经供不应求了。

  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产业,在佳木斯不仅仅“益海嘉里”一家,黑龙江泉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也打开了以秸秆为经纬的循环经济大门。该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25亿元,年处理秸秆60万吨,年产20万吨秸秆本色浆、20万吨本色生活用纸、30万吨黄腐酸有机肥,配套8万千瓦发电机组。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润2亿元,税金1.5亿元,安置就业1500人。已经开建的二期项目总投资155亿元,年处理秸秆350万吨。两期工程完成后可安置就业8000人。未来,三期工程若全面投产,可吃干榨净佳木斯及周边300公里范围内的900万吨秸秆。小秸秆将成为撬动循环经济的有力支点。

  目前,佳木斯共有1688万亩耕地,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约420万吨。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几乎可将佳木斯市的秸秆全部消化,这不但可减排480万吨温室气体,大大缓解因农民焚烧秸秆产生的雾霾问题,节省的木材更相当于每年少砍伐30万亩森林。

  “全新要素”赋予项目新活力

  司亚娟说,我们注意到,2月5日我省出台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0年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00个,黑龙江著名商标130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0件,形成国内外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品牌。佳木斯要抓住这个机会,乘势而上,选择产品,重点培育。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佳木斯市将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和工匠精神,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加快建设步伐。

  同时,佳木斯市还将大力推进工业云平台建设,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一是建设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加快网+云+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工业智能终端)的工业信息基础建设,搭建装备制造、食品制造追溯和“双创”三个平台。推动建设“工业云”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整合全市检测、试验、制造、服务等资源,为企业提供研发、制造、销售、咨询等服务。二是推动智慧制造。实施工业信息宽带服务企业通工程。实现信息宽带服务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拓市场。实施互联网+农机制造工程,推进软件服务、制造资源、标准知识的开放共享,培育社会化、共享式制造模式,引进工业添翼和智能工匠系统在移动终端上实现供需对接、产品沟通和项目协作,实现柔性生产及产品个性化定制和服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协作效率。(施虹 毕诗春 刘亿服)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