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冲入“前半场”

2018-04-23  A+ A-
  《2018中国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报告》发布

  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冲入“前半场”

  “只在后半场踢球最好的结果是不输球,要想赢得胜利必须冲入前半场。”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永真看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市场就像一个足球场,国内市场是后半场,国际市场是前半场,国际市场形势更为复杂,只有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

  这是在4月21日举行的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中,卢永真发布《2018中国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所说的一席话,而这个形象的比喻也让台下300多名与会者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这部长达10余万字的《报告》从国企国资改革十大领域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有关情况,也对2018年国企重组、混改、国有资本布局等多项改革新趋势做出了预测和展望。

  2018年,央企混改将继续从子公司向集团公司层面拓展,地方国企混改已经形成突破势头,2018年将明显加快,并继续扩展到集团层面;未来国有经济战略重组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将加强研究并积极推进强弱周期行业均衡配置式的战略性重组;未来一年,央企将在重要前瞻战略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共用技术平台等重要行业和领域加强重组并购。

  混改重组加速突破 强弱周期均衡布局

  展望2018年,国企改革将在混改、重组等重点任务上取得突破。在卢永真看来,混改正在从子公司向集团公司层面拓展。

  截至2017年,共有中国联通、上海贝尔、华录集团等三家央企从集团层面开展了混改的探索。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今年3月曾表示,央企将在公司制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集团的股权多元化,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就在今年两会期间,东航集团提出,已经向国资委提交关于集团层面推进混改的申请报告,并称这一改革将极大地释放生产的活力和人的动力,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特别是有利于集团公司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中国宝武钢铁集团负责人也提出,将在集团层面探索混改。

  地方层面的国企混改也在明显提速。《报告》指出,目前地方国企的改革在重组组成集团化公司方面普遍比较重视,对混改大都有积极性,混改已经形成突破势头,也扩展到了集团层面。例如辽宁省提出,在推动子公司层面混改的同时,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开展集团层面混改,省属企业集团层面混改要取得突破。上海市国企混改则分两个层面推进,一是集团层面混改,通过推动混改提升集团竞争力,推动整体上市;二是由市国资委定方向、定规则,比如参股、控股等细则,但坚持市场化原则,推动混改。

  可以预见,在一定时期内,并购重组将成为国企改革发展的中心枢纽,强强联合、拆分重组、混合参股、关停并转、内部重组等多种方式的重组整合案例将持续涌现。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出了国有企业前瞻性制定战略性重组规划的建议。

  “在国有企业突出主业、做强主业的基础下,我们预测未来国有经济战略重组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加强研究并积极推进强弱周期行业均衡配置式的战略性重组。”卢永真表示,国际经验表明,特大型跨国公司在产业分布上往往将资产既布局在强周期行业,以期在经济高景气度下获得良好利润,同时也布局在弱周期行业。我国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更是投资在多个产业,为了避免企业盈利的大幅波动,增强抗风险能力应该及早考虑强弱周期的均衡布局。

  此外,《报告》指出,2018年国企重组将呈现出四个“更加”的趋势。一是国企重组将更加聚焦提升竞争力,扎实推进战略性重组。中央企业将改变过去以国内市场为主、以提高市场化运行效率为目的进行重组拆分的传统观念,从“国内竞争为主”向“国内外竞争并重”转变。同时,还将加强顶层设计,按照“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稳步推进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本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

  二是将更加注重重组质量效果,加快推进内部资源重组。过去几年,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优势日益显现,但仍存在一些不协调、不平衡、不深入等问题。2018年中央企业集团层面的重组整合不再是简单强调形式上、规模上的加速,而是更加注重重组的质量和效果,更加注重内部资源整合和协同,更加注重提升企业的整体功能和运行效率。从地方国有企业来看,未来一年内,各地国资委所监管企业的产业布局将进一步优化,企业之间的重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一些同类型业务的公司,资源整合将全面展开,甚至可能会出现按照“一个业务板块,一家集团公司”,或是按照“一个产业,一家集团公司”去进行重新整合的情况。

  三是更加发挥产业协同作用,稳步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国有企业将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重组并购力度,推动向高端价值链的延伸与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之间、地方国有企业相互之间资源的优化组合迹象已经日益明显,资源整合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兼并重组、交叉持股、财务投资、战略联盟等多种合作模式将大量涌现。

  四是更加关注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新业态新领域重组并购。未来一年,中央企业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将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新业态、新领域重组并购,特别是对重要性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共用技术平台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强重组并购。

  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高质量发展是国有资本做强的关键、做优的重点、做大的前提。”卢永真在发布《报告》时,如是阐述高质量发展与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关系。

  《报告》指出,从激发活力着手,不断增强国有资本的竞争力,才是高质量做强国有资本的关键。做强国有资本,要增强国有资本的科技创新能力。

  “要大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此次论坛发表主旨演讲谈到要狠抓“三个一批”时强调,国有企业必须勇担创新重任,走在行业技术发展前列,要下大气力尽快培育一批能够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未来科技变革方向、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创新力量,而为此则要加快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

  对此,卢永真建议,在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发平台和创新基地,尽快突破和掌握一批前瞻性、原创性、颠覆性的关键技术的同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卢永真认为,做优国有资本,要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高资本回报率、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然过半,重化工业发展进入高位平台期,跳跃式发展空间没有以往乐观,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就是要将国有资本从发展前景不佳的领域,逐步调整到未来盈利潜力好的行业和领域,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报告》指出,2018年国有资本对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的投资力度将持续加大,规模和资本占比快速增加。

  《报告》指出,2018年,国有企业将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更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建设制造强国。

  提高资本回报率则是2018年国企生产经营主要任务之一。卢永真表示,PE、VC等基金是重要的投资方面,实业投资仍将长期存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不是金融控股公司,不宜追求金融全牌照,应着力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提高效率方面的能力,将国有资本从当前回报率不高、未来成长潜力不大的领域调整到高成长、潜在成长空间大的领域,从而提高国有资本的回报率。

  在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方面,《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已经有87家央企建立董事会,其中83家外部董事占多数,中央企业二级国有独资、全资公司中近一半已建立董事会,各省级国资委所出资企业中有92%已建立董事会。2018年在继续探索建设规范董事会的同时,董事会运行机制将逐步完善,外部董事来源渠道也将更加多元。

  对于如何做大国有资本,《报告》给出的建议则是,加大国有资本对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化经营。“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也必须大力投资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卢永真认为,应培育若干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并加快建设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入推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速发展智能制造,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记者还了解到,国有企业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海外业务拓展重点,至2017年底央企已经参与“一带一路”投资合作项目1713个,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深化能源合作、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方面取得较好进展。《报告》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境外资产已超过6万亿元,在18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运营。

  梳理排查风险隐患 视野更宽广

  增强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内容之一。《报告》认为,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国际化经营等领域和环节,要强化监督,并严格责任追究。尤其是随着国企“走出去”的步伐加速,对于全球视野内的风险防范也是日益突出的问题。

  “要把梳理排查风险隐患的视野放得更宽广。”卢永真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高度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例如对美国缩表、降息、减税以及贸易摩擦给我国企业可能带来的影响要加强研究,做到预案在先,要关注汇率走势,防范汇率风险。

  与此同时,央企日趋频繁的境外投资活动和迅速增长的境外国有资产也对现有监管制度及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手段提出新的考验和要求。据悉,目前国资委对央企境外国有资产监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行使出资人职能,即以“事前管理”为主的境外投资监管和以“事后管理”为主的境外国有资产基础管理的监管机制;二是外派监事会的监督检查;三是纪检监察审计层面的监督检查。《报告》提出,2018年应完善境外投资监管制度,丰富境外投资监管手段,推广“走出去”合作共赢模式,加强央企境外单位党建工作,加强境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

  此外,处置僵尸企业、治理特困企业,化解过剩产能也是排除风险隐患的重要举措。《报告》显示,中央企业2017年已完成1200户企业“处僵治困”任务,进展显著,2018年将完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65万吨、整合煤炭产能8000万吨,推动煤电去产能,做好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等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工作。此外,产能过剩行业“合并同类项”式的重组,压缩了过剩产能,处置了无效低效资产,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以及可能波及银行等机构的金融风险,严控各类债务风险。

  《报告》显示,目前中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60%左右,虽然处于可控范围内,但仍然偏高,是需要重点防范和化解的风险,建议推动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幅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负债规模和负债率,推进市场化债转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的推进,资本运营平台类企业应运而生,且成员规模还将扩大,要精准把握其运营特点,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周期、董事会决策事项及流程等方面,制定不同于产业集团的考核和监管模式。

  “上市公司的市值其实就是投资者给予的考核评价,考核对企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极其重要。”卢永真如是说。(记者 王璐 实习记者 黄可欣)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