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平安谁成“一哥”?背后是销售人力大战

2017-03-29  A+ A-
提升个险业务,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拉动人力增长。一组数据揭示了国寿赶超平安的原因。2009年,国寿的个险人力就达到了77万,但自此一直停滞不前,2013年甚至降低到了65.3万。此时的平安默默地从41.7万增加到了60.8万。

国内最大的两家寿险公司已经交出了2016年的成绩单。

表面上看,中国人寿净利下滑4成,而平安人寿利润增长18%,谁喜谁忧一目了然。但殊不知,平安人寿一直引以为傲的“新业务价值”指标——即平安寿险在低利率环境下仍能维持利润高增长最大的武器,正在被国寿赶超。

细看“三年转型”后的中国人寿,2016年在新单期交、一年新业务价值以及一年个险新业务价值这三项重要指标上,已经非常接近于平安人寿。

“个险一哥”的位置,是否即将重回中国人寿?分析人士认为,2017年,暗中较劲多年的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或将迎来关键的一战。

“个险一哥”再度换位?

年报显示,2016年,中国人寿实现净利润191亿元,同比下降44%;平安寿险实现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18.4%。

“坚守市场份额第一就是中国人寿的底线。”日前,在中国人寿的业绩说明会上,总裁林岱仁用了“底线”这一个词,来明确国寿不能丢掉寿险老大哥的江湖地位。

多年以来,中国人寿一直强调自己“寿险一哥”的地位,而平安人寿则强调自身的业务结构和新业务价值,卡住了“个险一哥”的位置。

中国人寿压力最大时期,当属2014年。彼时,中国人寿的市场份额从“三分天下有其一”掉落到26%,而中国平安则步步紧逼,市场份额从13.6%微进至13.7%。

随后,国寿三年转型开始,国寿新任总裁林岱仁在市场份额下降的考题中推出“三年转型”,大力发展个险业务。

如今,平安引以为豪的业务结构、新业务价值增长两项指标,面临被国寿超越的可能。

2016年,平安人寿实现一年新业务价值508亿元,同比增长32%;中国人寿一年新业务价值493亿元,同比增长56%。二者之间仅剩下15亿元的差距,且国寿拥有更快的增长速度。

在“一年个险新业务价值”这个指标上,平安同比增长35%至464亿元,而国寿紧逼至460亿元,同比增长60%,可谓来势汹汹。

“相比平安,业务质量不佳一直是国寿的跛足。今年如能在个险业务上超过平安,将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一家排名前十的寿险公司高管表示。

背后是人力大战

提升个险业务,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拉动人力增长。一组数据揭示了国寿赶超平安的原因。

早在2009年,中国人寿的个险人力就达到了77万,但是自此一直停滞不前,到2013年时,这一数字甚至降低到了65.3万。

此时的平安一直默默加强队伍建设,从41.7万增加到了60.8万。人员队伍的提升,奠定了平安个险业务的扎实基础。

2015年,在寿险营销员资格考试取消的契机下,中国人寿营销员增长到97.9万人,较2014年底增长31.7%,一举超过平安人寿。

2016年年报显示,国寿最新营销员队伍达到150万,同比增加了53%。2016年末,平安人寿的营销员队伍达110万,同比增加48%。

2016年,国寿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了520亿元,同比增加46.3%,主要是因为公司业务增长及结构优化,以及首年期交业务佣金支出增加。2015年,这一支出为356亿元,同比增长31%。

如何提升留存率、提高队伍产能,考验着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2017年,平安人寿提出的“一号工程”就是为了提高业务员队伍的收入,让个险业务增量提质。

“我们今年的考核压力很大,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增加业务员的收入。”平安人寿一位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考核指标上,留存率、活动率、长期险期缴业绩等将是重点监测指标。

数据显示,平安人寿2016年代理人的产能为8000元/月,同比上升8.1%;代理人收入则从月均5124元上升至6016元,同比增长17.4%。

2016年,平安为保险业务支出的佣金同比增长了61.5%,这一项支出主要给了公司的销售代理人。

国寿并未披露人力增长后的月均产能和营销员收入情况,以及队伍的流失率。但相比平安,国寿2016年人力的增长幅度,要高于手续费佣金支出的增加幅度,这说明人均产能还有待提升。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