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3月24日电题:当“资源回收日”遇上“回收哥” ——深圳探索从源头上解决垃圾分类难题
新华社记者王丰
对于深圳福田彩田村居民隆旭建来说,每周六的“资源回收日”俨然已经成了她和12岁儿子的固定“节日”。每到这一天,她们都会把一周来分类积攒的生活垃圾打包,送到小区“资源回收日”的活动现场,分类投放。
“价值高的可以兑换现金,价值低的可以兑换积分、奖品。”隆旭建说,有了激励措施,大人小孩都愿意参与到垃圾分类这件事中来。
“前端分类”一直是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主要难题。深圳市在建立精细化的“垃圾前端分流处理体系”前提下,通过设立“资源回收日”和运用“互联网+”,探索从源头上解决垃圾分类难题。
记者从深圳市城市管理局了解到,2015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深圳将每个星期六确定为“资源回收日”。“资源回收日”活动从2015年6月正式推出,至2015年底就累计开展活动50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12万人次,共回收各类可回收物700多吨。而2016年 “资源回收日”活动进一步扩大,走进了2100个小区(城中村),并实现了深圳全市639个社区的全覆盖。
除了固定时间的“资源回收日”,隆旭建们的垃圾回收还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2015年,深圳市首个分类回收平台——“回收哥”上线。
“回收哥”利用手机APP、微信和网站,打造资源聚集、资源交易、资源收益的O2O电子商务模式,主要回收废纸、废塑料、废电池、大家电、小电器、废灯管、破铜烂铁等7大类电子废弃物。
对于不想辛苦搬运垃圾的市民,只要点击手机上的“回收哥”APP,10多分钟后,一个身穿“回收哥”工衣的小伙子就会上门,将市民家中需要回收的物品收走。市民通过“回收哥”APP与银行卡捆绑,当天所卖物品的金额就将由回收公司转入他的银行卡。
彩田村是深圳福田一个有着2000多户居民的小区。从2016年开始,小区里14个点的垃圾桶“由2变5”,从“可回收+其他垃圾”变为“玻璃、塑料、金属、纸张和其他垃圾”5类。分类的精细化增加了居民的劳动量,这也是很多地方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的重要原因。然而在彩田村,却并不存在这一矛盾。
“持续、规律、便民的‘资源回收日’活动,以及便利的‘回收哥’APP,引导居民养成了在家中暂时存放可回收物,并在‘资源回收日’集中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垃圾分类不再难。”深圳市莲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彩田村管理处环境主管张正清说。
除了垃圾分类投放,“资源回收日”还会开展各类现场活动、讲座,并有接地气、饶有趣味的互动环节,受到了各小区居民的普遍欢迎。不少居民以身作则,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行动,积极参与“资源回收日”活动。不仅自己成为“环保达人”,还带动家人、邻居参与进来,共建美丽深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