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城市”脚步放缓 中国寻求小城美、大城善

2017-11-25  A+ A-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屈婷、郑天虹)河北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地标——大厂民族宫,不久前获得业内颇具分量的国际奖项——“美国建筑奖”。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7中国城市运营论坛”上,大厂民族宫的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自豪地宣布了上述消息。

  大厂民族宫的柱廊夜景。图片由中国城市运营联盟提供

  通体洁白的大厂民族宫四面环水,灯光亮起,恢弘的圆顶和繁复雕花的高大拱洞倒映成双,宛如水中升起的殿堂。它充满民族风情,又简洁现代,完全改变了人们对大厂的老印象。

  “文化艺术与城市建筑是塑造城市灵魂最佳的途径,有了魂,新的城镇群才会活起来。”曾主持设计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何镜堂说。

  城市发展转型

  大厂距北京中央商务区(CBD)仅约60公里,这个回族自治县是北京市场上牛羊肉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开装修公司的高和东2015年到大厂时,觉得这里像个“大农村”;2017年以来,他的装修生意单接不完,公司墙上列满了新小区的开盘消息,大厂的城市建设猛然加速。

  带来变化的,是中国实施中的“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按规划,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廊坊、保定、唐山等11个地级市构成“首都城市圈”。大厂,在这个圈的中部核心区。

  “京津冀一体化”吹响了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的号角。随后,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发展构想相继公布。观察人士认为,这意味着“超级城市”的脚步放缓,中国转向重点发展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大城市群。

  “在多元城市化背景下,各地城市规划正走出纯物质性和技术性的层面,更注重对外部世界,包括文化、社会、环境等综合效应的考量。”华夏城市运营研究院院长林竹说。

  大厂民族宫就是当地政府希望打造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何镜堂将其喻为“社区”——“它是一个家园般的文化中心,为社区居民尤其是穆斯林群众提供了心灵栖息的场所。”

  2017年11月21日,何镜堂在“2017中国城市运营论坛”上发言。图片由中国城市运营联盟提供

  如何塑造城市之魂?“2017中国城市运营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投资机构、城市运营商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46名政府官员,分享了经验和见解。

  论坛执行主席林竹引入了一个法律概念——城市IP。“IP是知识产权的英文缩写,这里可以理解为‘核心创意+全行业链条’。”他认为,一个城市的“灵魂”就是一个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创意,但它不能“飘在空中”,而要在实体、金融和服务等各方面“落地”为一种可持续、有竞争力的发展模式。

  2017年11月21日,林竹在“2017中国城市运营论坛”上发言。图片由中国城市运营联盟提供

  城镇新格局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展示了一张夜晚灯光亮起的中国地图。“中国未来的城市群有二十来个,但所在区域的发展并不均衡。”他举例说,长三角城市群“灯火最辉煌”,但中游城市群除了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点,中间地带的灯光不多,说明“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

  徐林认为,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应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高度去理解。

  就是说,这样的城镇格局中,一定要有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其次是构建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第三要优化生态空间的分布,最后是进行产业的合理分工,发挥各自优势。

  位于上海西南的松江,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重要节点区域。记者使用无人机航拍,从空中鸟瞰上海市松江区风貌。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中国城镇化率从1980年的19.4%增加到2016年的逾57%,城区常住人口达100万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常住人口超千万的“超级城市”越来越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

  “不能期待所有人口都往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流动。”徐林说,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小城镇将是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城镇化战略的支撑。

  “大城善”“小城美”

  林竹曾参与推动粤东城市群中一个新区的“转型升级”。他的团队用先进地理信息系统对整个岛的生态要素进行评估,划分成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对应不同的开发强度。当地有大量潮汕传统民居和建筑,他们一一登记,加以保护。

  在传承和保护基础上,当地政府和市场主体共同出资,发展健康养生、养老产业;打造潮汕历史文化博览园,设立文化艺术创意基金,提升了整个城市乃至区域整体的价值。

  “发展理念真的变了——以前是GDP先行,现在都追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林竹感慨。

  游客在河北省巨鹿县金玉庄村金银花园艺小镇内游览(10月10日摄)。近年来,河北省巨鹿县打造了金银花园艺小镇、柳洼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令西方城市规划专家惊讶的是,在中国的大城市,哪怕一个“小”项目也会涉及那么多的人口流动。但这也正说明中国城市化面临着资源稀缺、人均占有量偏低的现实挑战,比如缺水、空气污染等。

  今年9月底,北京公布新的城市总规提出,要着力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绿色、智慧、宜居的世界级城市群。

  林竹觉得,这符合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当城镇化率过了50%,粗放式的城市开发逐步过渡到集约化、内涵式的城市运营发展阶段,带来的变化就是“大城善”“小城美”。(据新华社客户端报道)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