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题:市场主体步入“亿户时代”,如何打造经济新引擎?
新华社记者赵文君、齐中熙
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经突破1亿户、步入“亿户时代”,位居世界第一。“亿户时代”对我国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大市场监管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亿户时代”奠定雄厚市场基础
新注册登记企业在15分钟内可完成营业执照发放,企业办事免费打字复印、办公司免费刻制公章、办证免费证照快递,这是北京市大兴区新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会长何昕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放管服”改革,直指市场经济的痛点、堵点,打破了原有的各种阻碍,激发了最微观经济机体的细胞活力。
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涉企证照大幅精简,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等改革举措,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有效激发了百姓的投资创业热情,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开设企业便利度如何,是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的重要标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任兴洲说,以前创业要有注册资本,资金要达到一定金额,还要存入银行一段时间,各种手续批下来又要很长时间。现在市场准入的门槛大大降低了,这对于很多新业态、青年创业者尤为重要。
一组数据印证了改革的成效。在这1亿户市场主体中,近5年内增长的数量占七成,其中企业数量每年增长20%。市场主体的资本总额达313.13亿元,其中实有企业注册资本达302.69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近3倍。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是市场经济活力的风向标。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千人企业数量达22.54户,比改革前增长了一倍。
“打通百姓的财富上升通道,一是靠增加劳动就业取得劳动收入,二是靠投资兴业取得财产型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说,“亿户时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雄厚的市场基础。
“亿户时代”催生发展新动能
“在全世界横向比较,我国市场主体数量第一,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市场主体的质量、成本和效益。”任兴洲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突出。改革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第三产业企业量年均增速达17.1%。在新设立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占比近八成。教育、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均新设企业数量分别增长两倍以上。
任兴洲说,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第三产业大量增长,中小微企业规模小但活力强,为催生发展新动能提供了微观基础。这表明我国经济的动力结构发生变化,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步入‘亿户时代’,社会创业热情持续高涨,促进了民间投资释放,连接着投资和消费两端。”刘俊海说。5年来,全国私营企业数量增长146%,注册资本增长近5倍。
企业吸纳了多少就业、交了多少税,是判断市场活跃度的硬指标。统计显示,新增市场主体创造的就业占城市新增就业的四成。2017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预期目标,新设企业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2014年以来,全国报送年报的企业纳税总额由2013年的9.66万亿元提升至2016年的13.65万亿元。
“亿户时代”对大市场监管提出挑战
步入 “亿户时代”,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哪些作用?对大市场监管提出哪些挑战?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一篇大文章,具体到每一个领域都非常复杂。刘俊海说,“放管服”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就是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改革红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于企业发展、百姓兴业。
汪玉凯说,要适应国际贸易、国际环境的变化,让民企、国企、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都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地位平等、共同发展、公平竞争、互利合作、平等监管、平等保护。”刘俊海说,在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方面,关键是不看单下菜,平等就是最大的保护。
刘俊海说,市场准入门槛放低了,监管不能失灵。要在鼓励投资兴业的同时,保障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交易安全。
南京大学教授洪银兴说,各种经济新业态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下一步,大市场监管要线下线上并重,从监管企业转到监管行为,依靠大数据加强信用体系和征信体系的建设。
“摆脱重审批轻监管的传统路径依赖,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何昕说,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为新时代的市场监管开辟新格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说,处理好简约监管和有效监管的关系,既简政放权、又保障监管效率。在信用良好、透明公正的市场秩序下,让企业公平竞争、群众放心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