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赤溪村—— 迈向“中国自强第一村”

2017-03-17  A+ A-
01.png

02.png
  节日的赤溪村。吴隆重摄
03.png
  游客到赤溪村参观游览。资料照片
  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网演播室,通过视频连线福建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畲族乡亲,叮嘱他们要再接再厉,在现有取得很好成绩的基础上,自强不息,继续努力。

  “自强不息”,成为一年来赤溪村发展的关键词。赤溪村的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精气神更足,创业更有动力了。“中国扶贫第一村”正按照总书记的寄望和嘱托,在摆脱贫困之路上,精准发力、阔步前进,朝着“中国自强第一村”迈进。

  一年来的新变化

  30多年前,作为福建省宁德地区为数众多的畲族村落之一,赤溪村的民众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1984年,这里的贫穷状况见诸报端后,引起全国关注。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全国扶贫工作从此拉开序幕,赤溪村也因此得名“中国扶贫第一村”。

  习近平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就高度重视这里的扶贫工作。去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与赤溪村村民的再次交流,深深鼓舞着这个曾经的贫困村。一年来,赤溪村的干部和村民铆足劲,精准发力、快速发展,以此回应总书记的殷切嘱托。

  这一年,赤溪村的面貌进一步改善。一进村口,迎面而来的是花海公园,沿着宽阔的水泥村道,经过刚刚完工的紫藤长廊和畲乡山水木屋,进入主村,主干道新长安街已提升为热闹的畲族风情购物街,村民住宅经过立面改造,畲味儿更足……这些都是短短一年中的变化。

  “去年是我们最繁忙的一年,一共有四五十个项目在建。”驻村第一书记王纯华细数一年来大伙儿齐心协力建设的丰硕成果:目前“16个1”(包括提升一批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民生项目、实施一批美丽乡村项目等)共36个项目已完成过半,还有14项正在抓紧实施,4个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围绕这些项目,村里还同步实施了包括花海景观、紫藤长廊等在内的10多项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这一年,村里的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作为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赤溪村2016年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农业总产值达到2508万元,同比增长18%。村民不再单纯务农,还办起了农家乐,销售旅游产品,还有不少乡贤回乡发展现代农业。

  2016年,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96元,同比增长15%;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的32万元增长到50万元。

  视频后的新动力

  作为“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发奋图强,脱贫攻坚。去年与总书记连线后,“自强不息”成为赤溪村发展的关键词。他们立志要把“中国扶贫第一村”建设成“中国自强第一村”。

  “总书记与我们连线,嘱咐我们扶贫根本还要靠自力更生和乡亲们的内生动力,在现有取得很好成绩的基础上,自强不息,继续努力。”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说:“以前,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多,让村民多少有些‘等靠要’思想。总书记的讲话,不但给了我们很大激励,也给了我们提醒,就是要进一步激励、增强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

  去年6月,参加视频连线4个月后,村主任吴贻国牵头带动5位村民合伙注册了乡源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进行林下养鸡和菌菇、中草药种植,并号召其他村民加入。

  没想到,这一号召,竟有80名村民积极响应,以每人投资1万元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大家早就想好好干一场了,只不过以前穷怕了,好不容易存点钱,担心失败了‘一夜回到解放前’,都不敢迈出第一步。” 吴贻国说,现在大家的干劲都起来了。

  合作社养殖了6000只土鸡,种植了20多亩中草药和5亩香菇。运营以来,效益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去年遇到两场台风,菌菇和土鸡损失不少。“但大家没有灰心,积累了经验,准备今年再好好干一把。”吴贻国说。

  去年底,在上海经商的沈华平回乡注册了众禾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160多万元,专业做菌菇。“再过几天,一吨多的香菇就可以出货了,市场行情很好。”沈华平说,目前,他已把工作重心从上海转移到了赤溪村。

  一年来,从全国各地回赤溪村就业、创业的乡贤、年轻人还有不少。据介绍,赤溪村仅去年新注册的合作社就有5家,村里还成立了赤溪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依托旅游公司,赤溪村加强了对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和项目运作,目前已争取到4.2亿元政策性贷款和7500万元国家建设专项资金,除加快旅游集散中心二期建设外,还确保稳妥推进其他旅游项目,这些项目,为村民就业创业拓宽了渠道和空间。

  此外,赤溪村还通过搭平台、给政策,鼓励引导大学生、退伍军人、在外青年等返乡创业创新。目前赤溪村已建设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站、青年农民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农业技术服务队、农民文化学校、烹饪协会等平台,村里还积极对接福建农林大学派团驻村加强产业指导,开展特色种养、导游服务、美食烹饪、农村电商等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并扶持大学生创业点。

  36岁的钟丽眉去年参加了与总书记的视频连线。她说,村里像她一样在家的妇女有七八百人,现在就业机会多了,妇女们有的在村里的旅游公司上班,有的管理茶园、果园,都有了各自的事业。“在赤溪村,人人都有发展机会。”钟丽眉说。

  对未来的新探索

  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是闽东扶贫工作总结出的重要经验。但什么才是赤溪村旅游的特色和制胜之路,还需进一步探索。

  “以往是全国人民‘扶’着走,现在,咱赤溪村人想靠自己探索出一条新路子。”王纯华说。

  目前,赤溪村扶贫展示馆、乡村大舞台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村里正组织人员为展示馆搜集相关展陈资料。这里,将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性的扶贫教育基地。“其实这两年,赤溪村的游客都是冲着‘扶贫第一村’这个品牌来的。我们要展示给他们什么?”王纯华说,今年,赤溪村的旅游打造重点就是突出扶贫教育培训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把全国各地的扶贫相关内容都集中到这里来展示,也可以打造一个平台,把全国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集中到这里展示、销售,还可以请党校老师、村干部开课,讲讲扶贫故事和经验。”

  赤溪要打造好“中国扶贫第一村”文化品牌,杜家住也有新想法:“我们还可以把当时的农耕器具、生活用品展示出来,甚至复建几座几十年前的茅草房,让游客实景体验当年贫困的生活状态。此外,我们还有丰富的畲族文化,民俗、美食资源都值得挖掘。”

  一年来,赤溪村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利用良好的品牌优势,创新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发展思路,争取今年村集体收入达到80万元,确保有钱办事。王纯华介绍,今年村里投资150万元,入股磻溪镇政府控股的溪口水电站,占25%股份,年固定收益15万元;完成九鲤电站宿舍楼改造装修,建设赤溪宾馆,委托赤溪旅投公司经营,年固定收益10万元;整合出租户外广告,年增收16万元;与天丰源茶业合作,建设白茶体验馆、有机白茶园,年增收20万元;以村基础设施投入为资本,与万博华、品品香茶业杜氏休闲山庄、乡源合作社等公司进行合作,年分红24万元;村自来水厂收益5万元;加快申报注册“中国扶贫第一村”公共商标,通过无形资产有偿授权使用,力争年增收10万元。

  探索新路子的不只是村集体、村干部。去年国庆节,原本在福鼎经营电子设备的钟品灼,把产业全都委托给了朋友,回赤溪村开了一家300平方米的超市。他想给家乡寻找一款能代表赤溪村的品牌特产。钟品灼说:“我想把超市打造成一个土特产驿站,搜集有意义的特产。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数据收集,发现哪种产品最适合赤溪村的旅游群体,就往那个方向发展。”

  几个月下来,钟品灼已投入200多万元。他坦言,当前资金压力有点大,但一定会坚持,“如果寻找成功了,赤溪村就有了拳头产品,带动的将是全村人的发展。”

  为鼓励村民给村庄发展出谋划策,赤溪村今年将分批组织各类人员外出学习、参观、考察,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新的观念,探索“自强不息”的发展新路。

  (本报福州电)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