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壮美高原享安康

2017-09-11  A+ A-
原标题:壮美高原享安康

  解放军战士和藏族老阿妈说悄悄话。赵海波摄

  来自部队的校外辅导员和孩子们在一起。谭 军摄

  拉萨市便民警务站民警为休息的老人提供饮水。本报记者 扎 西摄

  边防战士踏雪巡逻。刘有飞摄

  警民联防保边疆。刘有飞摄

  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2013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西藏代表们共商国是,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六个必须”明确了党的治藏方略。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深入践行党中央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坚定不移地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把实现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作为硬任务,社会大局进入了持续和谐稳定的新阶段。

  长治久安才有好日子

  “羊八井比我们这儿海拔低,也能养羊喂牛,那里的地热温泉还有利于你们的风湿病治疗。到那里后,你们一定要尽快地融入新环境、新邻居、新生活当中去,要听当地政府的指挥和安排,干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7月27日,在海拔5000多米的双湖县巴岭乡,县政协副主席、巴岭乡党委书记才交,正在为即将搬迁到当雄县羊八井镇地热温泉区的6户农牧民作动员。

  在距离巴岭乡400多公里的当雄县,为了这6户人家的到来,许多人已经忙碌了大半年。“自治区今年给我们县安排了5个安置点的建设任务。为了确保在10月初完成搬迁户入住安置,大家加班加点,全力推进。”当雄县副县长普布扎西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瞄准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西藏自治区去年底开始酝酿对居住在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生态功能区、高海拔地区有风湿病患者的家庭,实施易地搬迁。今年,首批搬迁涉及阿里、那曲、日喀则、山南、昌都5个地市的1200多户居民。

  “这种搬迁不单纯是生态移民,也充分考虑到了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保障民生和精准扶贫等综合因素,确保这些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厅长云丹说。

  当雄羊八井镇风湿病患者安置点,距离羊八井温泉只有750米,规划面积2万多平方米,整体布局和房屋设计富有当雄文化特点,为迁入户能吃上“旅游饭”打下了基础。目前100多套安置房基本竣工。这里将建设以绵羊和奶牛养殖、短期育肥、饲草料加工为主的养殖基地,通过发展种草、养殖、药浴场等,彻底解决新居民的就业、创业问题。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是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改善民生的坚定决心,也是我们基层干部做好工作的不竭动力。”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西藏西南边陲定日县,县委常务副书记何劲峰深有感触。

  富民兴藏增强获得感

  “富民兴藏,就是要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作为兴藏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和民生改善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让各族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大力实施民生先行战略,坚持把7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思路,出台了一系列凝聚人心的新举措,雪域高原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驱车沿拉萨市江苏大道往东行驶十几分钟,就到了城关区纳金乡的塔玛村。“我们村过去叫冲拉村,是远近闻名的穷村,曾经又脏又乱,乌烟瘴气。”老党员次仁罗布说,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村庄“换了人间”,村民把村名改为“塔玛村”,在藏语里就是“红旗村”的意思。

  村委会主任顿珠介绍,依托城郊优势,村里大力发展农贸、花卉交易、物流运输等产业,去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4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66万余元,实现了全村整体脱贫致富。

  今年3月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两会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茶话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塔玛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格桑卓嘎就坐在习近平总书记旁边。她激动地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说,现在的塔玛村,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出村、养老不犯愁、住房不比城里差,大家从心底里感到赶上了好时代。

  小小一个塔玛村,是西藏众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缩影。“现在日子过得很安定,每个月都有固定工资,还能领到分红。”在曲水县达嘎乡三有村,61岁的扎西多吉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连治疗感冒都不用自己掏一分钱,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好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

  不忘党恩同走幸福路

  走进山南市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一群能歌善舞的珞巴族年轻男女,正在珞巴原乡广场排练原生态舞蹈“犀鸟之魂”。

  人群中的索朗益西看着舞蹈,幸福溢于言表。他刚搬进的新居,厨房整洁,楼上楼下都有卫生间。索朗益西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平房破破烂烂,猪狗牛羊乱跑,坑坑洼洼的泥路上满是粪便。现在村里的条件好了,每一户的房子都宽敞漂亮,路好走了,垃圾也有人处理。”

  为加快边境地区与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从今年起,西藏自治区规划投资300亿元,实施宜居宜业宜游的边境小康村建设,让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群众与全区人民一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不会忘记全国各地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有信心,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社会文明、民族团结、富裕和谐的路子。”斗玉珞巴民族乡乡长扎西央金说。

  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一年年不断增加的投入,一项项民生政策的出台,“让各族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既是西藏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的庄严承诺,也变成了治边稳藏的一个个成功实践——

  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率先实现五保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医疗救助城乡一体化全覆盖,城乡生活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在编僧尼免费体检全面实施,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全部得到免费救治,人均预期寿命达到68.2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人民在治边稳藏的成功实践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美丽西藏正续写着新的篇章。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