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钢铁侠校长”,学生爱他“不止三千遍”

2019-08-05  A+ A-
  这位“钢铁侠校长”,学生爱他“不止三千遍”

  追忆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校长汤俊文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校长汤俊文(左二)生前工作照片。(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供图)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简称“呼市一中”)校长汤俊文,因为1个多月前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大变身,获得了“钢铁侠校长”的称号。

  和这个称号一样有名的,是他的各种“硬核”发言。督促学生学习时,他说:“节衣减食不是瘦身的最好办法,疯狂刷题才能拼命燃烧你的卡路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时,他说:“不是纹上小猪佩奇你们就成为社会人,只有勇于担当才是当之无愧的社会人。”送毕业生时,他说:“希望一中人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

  每一句“硬核”发言背后,都是他对学生们温情的守护。

  7月26日,“钢铁侠校长”离开了地球。他总说自己才55.4岁,还能在工作岗位上“燃烧”好几年。如今,他化作天上明亮的星,继续守护他爱的学生们。

  “我们爱您也不止三千遍”

  “我们爱您,也不止三千遍。”7月30日上午,伴随着一声声深情的告白,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人们手持鲜花,排队步入呼和浩特市殡仪馆内的灵堂,送别因病辞世的呼市一中校长汤俊文。

  在2019届毕业典礼上,他化身为钢铁侠,向学生们表白:“母校爱你们,不止三千遍”。如今在追悼仪式上,800余名汤俊文的同事、学生和学生家长们将同样的表白送给他——“我们爱您,也不止三千遍”。

  汤俊文生前开玩笑说,自己是一位55.4岁的“老校长”。但这位“老校长”喜欢用年轻人的语言和学生们交流。“大吉大利,高考吃鸡”“只有拼命刷题才是真正的锦鲤”“做题一时爽,一直做题一直爽”……每年的高考动员大会和毕业典礼,他都会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给学生们鼓劲加油。

  “每年毕业季,我的朋友圈都会被汤校长的金句刷屏,没想到最新一次刷屏会是汤校长去世的消息。”2017届毕业生魏巍哽咽着说,上次回学校看望汤校长,发现他比我们上学时老了很多,我们和他说要多注意休息,他总说还有好多事要忙,停不下来。

  7月19日,汤俊文突发脑溢血昏迷,送入医院治疗,由于脑干出血严重,无法进行手术,之后一周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呼吸。因医治无效,汤俊文于7月26日18时40分逝世,享年55岁。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在6年前的一次中学校长研修班上与汤俊文结识,对汤俊文的第一印象是,“热心又勤恳”。

  “汤校长为人坚持‘三好’的宗旨,人好、做人好、使人更好。他自己首先身正为范,并对不同老师、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呵护,找到每个人的成长着力点,助大家成才。”

  汤俊文的大学同班同学、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教育局副局长李云生回忆起这位老同学,首先浮上眼帘的是那个留着小虎牙,总是笑呵呵把自己的饭票送给同学的生活委员。

  “老汤是我们班同学中年龄最小的几个之一,但是我们都叫他‘老汤’,因为他很成熟,乐于助人。”李云生说,物理专业培养了他的逻辑分析能力,再加上一副热心肠,老汤见别人遇上困难都会帮忙出主意,还总能说到点子上。

  汤俊文有很多称号,“老汤”是最流行的一个,而“汤大爷”则是最有戏剧性的一个。

  去年9月刚开学时,有一天晚自习前,高一学生吴一凡在教室门口看到一个人,他以为是同学的家长,就叫了声“大爷好”。

  这个人哈哈大笑说:“小伙子,我确实比你爸辈分大,你叫我大爷没错。”这个人就是汤俊文。

  看到校长来了,同学们都围了过来。“汤大爷”关心地询问大家,课程习不习惯、食堂怎么样、在校生活还有什么困难。

  同学们开玩笑说,汤俊文是“帅时阿汤哥,平时汤大爷”——在典礼上金句频出,像“阿汤哥”一样闪闪发光;平时在校园里悄悄溜进教室听课、和园丁一起照料花花草草时,又像家里长辈一样平易近人。

  “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汤俊文喜欢引用日本诗人金子美铃的一句诗——“铃铛,小鸟,还有我,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2014届毕业生赵青说:“校长总是站在我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同学们各自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

  2013年,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迎来110年校庆,赵青和同学原创的歌曲《青春留念》被选作了校庆集结曲。

  “没想到我和同学玩着做出来的音乐,会用到这么重要的场合,学校还帮我们联系录音棚录制、拍摄视频。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觉得自己的兴趣不只是兴趣,可以作为职业。”如今的赵青正在攻读钢琴专业的研究生,她将带着汤校长的鼓励,创作更多记录美好生活的音乐。

  汤俊文希望将学校打造成为学生造梦的地方,每位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价值。他常说,学校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去做梦,学生的梦想有多高远,今后追梦的脚步就有多踏实,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他在校园中看到跳街舞的学生,鼓励他们创办街舞社团,专门为社团配备体育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们外出比赛。他碰到学习成绩一般,但热爱画画的学生,对她说,“画画好也很好,哪个好都挺好”,鼓励学生在学校办画展。

  汤俊文在呼市一中推行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斑斓工程”,在抓牢学科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德育、美育、科技、草原文化、创新实践等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有的家长担心上这些与高考无关的课程,会影响学习。汤俊文用“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比喻回应了家长的担忧。他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的闪光点,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挖掘出这些闪光点,提供能量让它们更加明亮。

  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合理引导发展,是汤俊文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从34年前踏上讲台之时,便应用在了他的教学实践中。

  呼市一中88届5班是汤俊文带的第一届学生。班长张建军回忆说,老汤当时只比我们大了五六岁,在同学们眼中就像个大哥哥,课余时间一起下棋,还带着我们去看哈雷彗星。

  有一次,几个学生在自习课时跑到校外去踢足球,汤俊文发现后,骑着自行车出去找他们。学生们看到老汤来了都吓坏了,以为要挨训了,没想到老汤竟然聊起了世界杯和中国足球,消除了大家的紧张情绪。

  “不论学习,还是踢球,都是为了给国家争光。你们是学生,要好好学习,学会一技之长才能报效国家。”看到学生们眼中渐渐褪去恐惧和紧张,汤俊文循循善诱道:“植物有生长期,人也有,要在最好的时间努力成长。现在浪费的一两个小时,以后用几倍的时间都补不回来。”

  “从那次以后,同学们学会了合理分配学习、锻炼时间。现在我们当了父母,也会用老汤教育我们的方法教育子女。”张建军说。

  毕业生回忆起汤俊文,最难忘的总是他的各类谆谆教导。“踏上工作岗位后,才深刻感受到当年汤校长说的‘独行快众行远’的含义。”呼市一中毕业生霍思睿,现在是中铁呼和浩特局焊轨段的职工。“我的工作是长钢轨焊接,需要不同岗位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每当团队协作时,就会想到汤校长当年教育我们‘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1米5的房间里培养不出1米8的大高个”

  “守望相助,逐梦共远”是呼市一中的办学理念。呼市一中副校长张浩韫说,这个梦既有学生的发展之梦,也有教师的成长之梦,汤校长一直关心着教师的成长成才。

  在汤俊文追悼会后两天,张浩韫来到校内教师发展中心,走进模课室、阅览室,看着墙上挂着的学术委员会职责、大厅内为了便于师生交流而摆放的桌椅、墙角一排排的古籍书架,动情地说:“这里到处都是汤校长的影子。”

  汤俊文在学校首创成立教师学术委员会,以学术引导教师发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入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高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呼市一中学术委员会主任于秀娟说,汤校长在教育教学中推行用美好塑造美好的理念,让每个老师有平台实现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

  为了提升青年教师能力,学校启动了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希望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对于青年教师培养,汤俊文提出“五子登科”的方式,即为青年教师指路子、结对子、搭台子、压担子、戴帽子。

  青年生物教师田欣说,青年教师入职后立刻就有前辈领上路,学校还提供了各种平台和机会服务教师,工作至今感觉自己一直在成长,正如汤校长所说,“鲜花在前方,我们在路上”。

  “汤校长说,对教师培养不重视,就是对学生的不重视,因为1米5的房间里培养不出1米8的大高个,只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张浩韫说。

  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汤俊文广泛听取师生各方面的建议。

  美术老师马振国曾向汤俊文建议,希望学校有一片搞艺术的环境。几年后,学校的艺术楼装修一新,汤俊文将美术教室安排在了三楼。他对马振国说:“这里采光最好,适合画画。”

  不论工作再忙,只要有学生向汤俊文提出关于学校发展的建议,他都会耐心倾听。学生们开玩笑说:“汤校长对同学们的建议毫无抵抗力。”

  7月18日,是学期结束前的倒数第二天。学校工作总结、教师工作会议、新宿舍楼建设推进……各种工作将汤俊文的时间挤得满满的。

  然而,当他听到“中学生领导力社团”的指导老师杨丽说,社团里的同学对学校发展提了些建议后,还是挤出时间来到同学们身边。

  “那是晚上6点多,我正在老师办公室制作参加全国大赛的PPT,汤校长和杨老师就走了进来。”高一学生郭乐回忆说。

  郭乐发现学校有新老两个版本的校徽,在校内标识和文创产品上都有应用,造成混乱。他建议学校对两个校徽进行说明,并注册商标专利。

  “汤校长很认真地看了我写的建议书,拍着我的肩膀说‘很好很好,这个事需要被重视,下学期开学后落实。’没想到第二天,他就突然病倒了。”郭乐说。

  家人心中“永不知疲倦的超人”,学生眼里的“钢铁侠校长”,同事朋友们常念叨的“陀螺一样的老汤”,终于可以歇歇了。

  然而他的教育理念和奉献精神却没有就此中断。田欣说:“汤校长对我们深深的爱,一直鼓励大家前进,老师和学生们都会带着他这份爱,继续向前走。” (记者魏婧宇、王雪冰)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