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做微商,买还是不买? 师生关系变味谁之过

2018-04-26  A+ A-

  教师、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共同参与者,两者关系亲疏好坏与教育效果息息相关。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达成教育的目的。但眼下,本应体现为尊师爱生、以爱为纽带的师生关系,正面临冲击。个别师生关系乃至家校关系变得功利化、冷漠化,对教育生态的整体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老师推荐辅导班,去还是不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谈到减负问题时要求,“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校内校外“两个课堂”的问题在各地多有存在。

  采访时,一名家长向记者诉苦,自己女儿上初中时曾在课后向老师请教数学问题,老师便推荐了一名资深退休教师办的辅导班,并告知能否去上还需经过“入班考试”。

  “其实只要交钱都能上,之所以设置入班考试,就是想让家长觉得这个老师的辅导班很难上,更加心甘情愿地交钱。”该家长称,这名退休教师的辅导班就在一个小区的出租房内,假期里一天内会分批次给不同的学生上课。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安徽省教育部门曾多次通报类似问题:如含山县教师黄某每天下午放学后,在县城某小区为20余名学生集中辅导,并收取费用;滁州市教育局突击检查时发现,教师宋某在出租屋内为34名学生补课。

  “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严禁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有偿补课,但这种现象依然存在。”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有的人拿着公办教师的待遇,却不用心在学校教书,而是把精力放在补习班上。

  “我们生意好不好取决于附近学校的老师有没有私下补课。”一名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坦言,一般家长和学生还是会优先选择本校老师的课后辅导,然后才会根据需求再给孩子报其他辅导班。

  “很多教辅机构许诺,介绍学生,可以给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高额回馈,这在某种程度上将师生关系变成了利益关系,扭曲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扭曲了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说。

  山东菏泽东明县东明集镇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巩世康不无担忧地说,倘若不对此类现象加以严控,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会异化为“拿钱买服务”,正常的教学活动就蜕变为一种经济行为。“这是很可怕的。教书育人的基础会荡然无存。”

  给老师送礼,“潜规则”不得不从?

  为了让孩子获得老师更多关注,一些家长借节日给老师送礼已成为“潜规则”,而近两年流行的微商更给了部分家长讨好老师的方式。

  一名家长告诉半月谈记者,他所在的老师和家长的微信群里,家长常在过年过节时轮流发微信红包,老师有时也会回发红包,但是收与发仍有较大差距。“最夸张的是,有个别家长甚至会以‘今天是老师的结婚纪念日’为由在群里发红包。”这名家长坦言,有时老师并非主动要求,但有的家长会有“讨好”老师的心理。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有部分教师为增加收入,通过朋友圈推销产品,让家长感觉不得不“出钱”。

  2017年,福建晋江市教育局曾下发通知,要求违规从事微商等营利性活动的教职员工及时纠正整改,对于未整改的将调查处理。此事引发网络热议。

  网民“一片空白”说:“假如说校长做微商,你们做老师的会去买校长卖的产品,虽然心里不怎么情愿。这跟老师做微商,家长的心情是一样的。”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有老师还会在其他方面提出要求,让家长左右为难。

  一名高中学生接受采访时说,如果知道自己的老师做微商或者收红包,会觉得这名老师不算合格的老师,“老师自己都做得不好,凭什么来要求我们学生按他说的做呢?”

  零容忍,能否让师生关系回归原位?

  家长、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绝大多数老师还是崇尚师德、履行师者责任的。然而,个别教师有偿补课、索要红包等致师生关系异化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它损害了教师声誉,败坏了教育形象,破坏了整个教育生态。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全面启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将组织、参与校内外有偿补课及组织、推荐或暗示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列入“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列举了13条具体的师德负面行为,为教师日常工作划清师德“红线”和行为“底线”。

  合肥市教育局局长王杰才说:“我们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就是明确告诉大家,哪些行为是教师职业从业人员坚决不能为的,且为社会所知晓并予以监督。”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该负面清单规定,师德考核不合格的,绩效考核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应定为不合格;当年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不得评先评优,按有关规定扣发绩效工资,必要时可调整工作岗位。

  一名教育工作者坦言,狠抓教师违规补课、建立师德考核等举措对于“课上不讲课下讲”的情况能够起到遏制作用,有助于让师生关系回归原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校外补课的,有的是优秀教师甚至骨干教师,也有家长会担心如果处理了这些教师,会不会让教师情绪不稳定,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这名教育工作者认为,如果配套措施没有跟上,仅仅关注教师不能补课,依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山东省今年3月专门下发文件,在全省组织开展“树师德、正师风”治理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活动。与单纯“一刀切”式严管不同,山东提出“疏导合理需求”,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各地教育部门积极创新方式,疏导家长和学生的补课需求,采取设立公益辅导点、志愿服务、网络平台答疑等形式,满足家长和学生的合理需求。

  安徽芜湖市教育局副局长刘育红、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校长阮厚广等教育工作者呼吁,在严查师德问题、强化师德考核的同时,也应正确认识到师德问题“点”与“面”的关系,增强广大教师职业感、荣誉感和尊严感,如进行“寻找最美教师”的推选活动,讲好教师故事,塑造新时代好教师队伍的形象,弘扬社会正能量。

  在提振教师职业荣誉感的同时,部分教育管理者认为,对基层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改革获得感与红利。譬如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老师,每月班主任专项津贴仅有100元。有的基层教学点,一位教师的周课时量达二三十节,这些付出却无法在工资上得到反映。荣誉留人之外,更需要待遇留人,方能促使教师队伍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半月谈记者 周畅 萧海川)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