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部分高校“舌尖上的浪费”卷土重来 莫让“光盘”成口号

2017-03-22  A+ A-
中国农业大学曾有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一年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在推行“光盘行动”时隔四年后,本网日前探访青海西宁地区的高校食堂,尽管所有高校的食堂里都贴上了“光盘行动”的标语,反对餐桌浪费,但在实际采访中发现,食物仍然在被浪费。

有意识没行动 浪费借口五花八门

饭点时间一到,学生们成群结队的涌入食堂,谈笑间用餐完毕,也就到了餐厅里回收餐具的工作人员开始忙碌的时候了。在青海大学的食堂,工作人员熟练地将桌上用过的餐盘和餐碗中剩下的饭菜倒入身边的泔水车,然后将餐具整齐地分类摆放。盘子里吃剩的米饭、咬了一半的馒头、吃了一半的牛肉拉面,统统难逃被倒入泔水桶的厄运。

“我是觉得吃饱了,实在吃不下了,剩下这点总不至于打包吧?”青海大学学生刘欧做了一个苦笑的表情。小学时就在诵读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不是到了大学就“无效”了呢?

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十名大学生,说起浪费食物,大家的态度出奇一致:反对!“一定要全部吃完,不能浪费,我清楚自己的饭量,所以买饭的时候就买刚好,而且从小我妈就说,浪费食物会被惩罚吃蛆虫。”青海大学学生张军说。

“宿舍的姐妹们都还可以,没有谁故意浪费吃的,有时叫了外卖,太多了吃不完,就先给大家分享一些。”青海师范大学学生马静说。

然而在青海部分高校的食堂里,很多同学们“嘴上说的”与“实际做的”还是区别很大。在问到为什么会浪费食物时,记者得到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实在吃不下了”、“不好吃”、“我吃不完也是倒在泔水桶里给牲畜吃了”、“我在减肥”……

青海大学清真食堂的马大姐说:“现在的娃娃们一个比一个娇气,味道稍微不符他的要求,吃两口就扔下走了,感觉也不心疼花的那几块钱。”

除学生自身原因之外,很多学生,尤其是女学生会把原因归结于“食堂太实在。”“食堂的饭菜量太大,特别是面食,我吃不完,一般馒头只吃几口,米饭和包子也常常剩下。”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刘萌说到。她不把吃剩的食物打包带走,是因为“既不方便,又很难找到微波炉加热”。

青海师范大学的李娇有同样的感受:馒头往往“个头很大”,一些套餐里主食分量是统一的,对于男生来说可能不够吃,但是对于大多数女生来说,“一两不够吃,二两吃不完”。她曾经请食堂师傅打半份饭,对方说“不好打”。

“灵活”方式从源头堵住浪费

“我家是农村的,深知粒粒皆辛苦,所以我吃饭都是‘三光政策’:菜吃光,饭吃光,汤喝光。不过一些城里的同学可就不会把粮食看得这么珍贵了。”长相憨厚的李红军也想过要劝阻一下这些浪费粮食的同学,但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

针对高校食堂里的浪费现象,食堂的管理人员除了张贴标示、大力宣传“光盘行动”之外,食堂的“掌勺”们也在想办法从源头堵住浪费的漏洞。

“我们也在想办法改进,一是协调食堂饭菜味道质量要保证,二是可以根据不同人的要求开设‘打半份’、‘加量不加价’、‘不够再来补’等灵活的打饭方式。”青海师范大学食堂管理人员说。

“四年前,全国刚开始推行‘光盘行动’的时候,浪费的现象真的减少了很多,现在回潮就是‘光盘意识’淡化了”,青海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李昌细心地对比了四年的变化,而得出的结论。

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光盘行动”虽已实行4年之久,但“舌尖上的浪费”卷土重来,依然令人痛心。

管住“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思想上要认识到位,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实招”。一些国家已经将“餐桌浪费”上升到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的高度进行立法限制,剩菜超出规定分量时,消费者会被罚款,对浪费行为不予提醒的餐馆也会受到处罚。

德国被认为是处罚浪费最严厉的国家。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一旦发现有人浪费,都会按规定罚款。同时,德国孩子们从幼儿园起就会受到节俭就餐的教育,就餐时老师会按需分配食物,一次不会太多,有需要可以再加。在家里,子女若浪费食物,也会被处罚劳动。

青海不少高校教师强烈呼吁:浪费是社会问题,希望大家共同呼吁,能把“光盘行动”持续推进下去,莫让“光盘”成口号。(麻明)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