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档”第一书记:生活少了烟火气 多了泥土味

2020-12-11  A+ A-
  新华社银川12月11日电 题:“夫妻档”第一书记:生活少了烟火气 多了泥土味

  新华社记者 张亮

  上黄村和红庄村是宁夏西海固地区两个相距50多公里的小山村。然而每天晚上,这两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都会碰头“开会”,有时沟通彼此村上情况,有时互相学习经验,有时甚至争吵得面红耳赤。红庄村第一书记施小红和上黄村第一书记杜军这夫妻俩,把自己的家庭和两个村庄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2015年8月,丈夫杜军走马上任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上黄村第一书记。2018年3月,妻子施小红也成为原州区张易镇红庄村第一书记。自那以后,每天清晨两口子出了家门一个往东,一个向西,奔向各自的扶贫岗位。

  “孩子已经上了大学,主要是家中老人照顾不上,心里愧疚得很。”施小红的婆婆肺功能因病受损,只能靠呼吸机呼吸。夫妻二人都驻村后,给老人请了保姆。

  杜军所在的上黄村,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中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就陆续在此设立科研基地,研究水土流失治理和农业增产。杜军一上任,就想办法向科技要效益,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在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的一次交谈中,杜军有了方向:上黄村气候冷凉,而南方6月至10月气温高,是菌菇生产的空档期,当地发展菌菇种植有反季节销售的优势。

  说干就干,杜军和村两委成员带队到外地取经,在专家手把手指导下学习菌棒制作。2017年,上黄村开始推广菌菇种植,村民们一年时间就学会了菌菇种植,种一棚香菇收入可达五六万元。

  另一边的施小红基层工作经验少、驻村晚,可是干工作的心气儿一点也不低。刚一上任,施小红就带着红庄村的村干部到上黄村取经。在杜军的帮助下,施小红也联系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到红庄村指导产业发展。“我们两人回到家聊的基本都是扶贫上的事,有些经验他们村做得好,我就学过来。有些事情我们推得快,他也会向我请教。”施小红说,甚至有的事情两个人看法不一样,还会互相辩论,谁也不让谁。

  在原州区妇联工作的施小红除了帮助村子产业发展外,还发挥妇联的优势,重点帮助村里妇女自我发展。“我给村里想做事的妇女申请了妇女创业贷款,还在村里举办妇女提升班,教不识字的妇女会写会读简单的文字,让她们的人生不只有锅台灶具。”施小红说。

  村子变了,村民富了,施小红和杜军两口子也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历练得更加成熟。水利干部杜军成为一名种菇专家,胆小的女干部施小红成为入牛棚、钻羊圈的“女汉子”。

  “我们两人都驻村后,家里很少做饭,生活少了锅碗瓢盆的烟火气,但亲身投入到扶贫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中,也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回忆。”施小红说。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