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特派员:奋斗在一线的“田专家、土秀才”

2019-11-06  A+ A-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题:中国科技特派员:奋斗在一线的“田专家、土秀才”

  新华社记者陈芳、胡喆

  他们,是农民眼中的“田专家、土秀才”,教学课堂就在田间地头;他们被老乡们亲切地称为“科特派”,是乡亲们心里的“致富能手”,总能让“好技术”与“富群众”有机结合……他们就是直接服务6500万农民、解决现实科技难题的科技特派员。

  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从1999年探索实施至今,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让技术长在泥土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菌草技术:不起眼的“小草创新”

  不起眼的小草,却能代替木头养菇,创造了走向世界的非凡之力。

  已经77岁高龄还活跃在一线的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是一位资深的“科特派”。

  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农民大量消耗木材生产香菇、木耳等食用菌,“菌林矛盾”日益突出,从那时起,林占熺开始尝试用草来代替木头养菇。

  在简陋的环境中,林占熺埋头苦干,成功地发明了菌草技术。此后,菌草技术被推广至全国500多个县区,成千上万的农民增加了收入。

  不仅如此,林占熺团队还将菌草技术推广至106个国家,菌草成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民生工程、扶贫工程、生态工程。菌草中心举办了202期国际培训班,帮助100多个国家的7800多名学员掌握了这项中国技术。

  在一般人眼里,草是平凡甚至渺小的,但林占熺发明的菌草技术,使草不仅可以养菇致富、治理风沙,还可以用来发电造纸。平凡的科技特派员,创造了不平凡的“田野创新”。

  七叶一枝花:大山里的“致富之花”

  专心扎根闽北山区,一心一意只为种好“一枝花”。来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特派员苏海兰,对“三农”事业充满热爱,怀着“让农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她和同事带领着乡亲们全力攻克产业技术难题。

  七叶一枝花是云南白药等8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为了帮助当地发展七叶一枝花产业,带动农民致富,苏海兰几乎走遍了全省各地深山老林。为了解七叶一枝花生长习性,她和同事多次到云南白药等基地取经,实施田间试验超过300个。

  由于山里蚊虫蛇多,不管多热的天,苏海兰都得包好头部,穿上雨鞋,拿着木棍,白天和大家一起钻山林、进大棚,晚上整理总结。

  在基地,苏海兰手把手指导农民、培训农民,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做,与广大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每年组织培训15次以上,每天接到农户电话或微信至少5个,全省七叶一枝花基地90%跟她有联系。

  2016年以来,苏海兰每年驻点近300天。为了有更多时间研究项目,每逢暑假,她便把一个8岁、一个3岁的女儿接到基地参与劳动。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明白妈妈为什么总是出差、在做什么,她们也能更理解我、理解我的事业。”苏海兰说。

  “长期下乡虽然又苦又累,但只要能帮到农民,我心里就是甜的。”苏海兰告诉记者,她跟对口的农户有一句口头禅:“有我们能做的尽管找我们。”

  专家团队的“集团作战”,让七叶一枝花育苗从原来需要2年且只有5%出苗率,实现了现在6个月就可达到超60%的出苗率。基地扩建了6000多亩,还带动农户种植近1万亩,七叶一枝花这一稀缺名贵药材,成了大山里真正的“致富之花”。

  心中的桃花源:“柴火树”能变“摇钱树”

  从福建南平的“星星之火”到全国推广的“创新之花”,20年来,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已领办创办1.15万家企业或合作社、平均每年转化示范2.62万项先进适用技术。这些活跃在一线的“科特派”们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推动农村创新创业深入开展。

  在重庆市科技特派员王友国看来:“世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

  扎根山区7年,领办企业数家,王友国利用科研成果促进油茶产业发展。通过应用良种良法、生态经营等技术措施,将基地油茶林建成亩产茶油40公斤、年亩产值3200元以上的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王友国和乡亲们让昔日“柴火树”变成了“摇钱树”。

  王友国探索了以酉阳县天馆乡1万亩油茶为示范的“145”利润分红模式,即集体经济占10%、企业占40%、农民用土地入股占50%,2019年预计有368户1100余名贫困人口通过利益联结模式人均实现务工和分红收入1万元。

  “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吃过苦、受过累,最能理解农民需要什么,自己能够退休后再创业,带领乡亲们富起来,让我觉得无比甜蜜,这也是作为一名‘科特派’的意义所在。”王友国说。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抓实抓好,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