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绿洲是沙洲(生态保护)

2017-09-15  A+ A-
  

艾伊河穿过银川城。资料图片

  麦草方格锁沙。吴吕明摄

  游人在燕鸽湖观赏红嘴鸥。
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

六盘山梯田。资料图片

      地图上的宁夏,可谓“沙漠围城”。

  东、西、北三面分别被毛乌素、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包围,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3.68%。

  一面防沙治沙,一面沙里淘金。

  多年来,宁夏从特殊的自然条件出发,总结出既适合自身发展,又可为全国提供示范借鉴的治沙模式和治理经验。

  国家林业局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宁夏完成治沙造林401.67万亩,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实现了沙化土地连续20多年持续减少的目标。

  固了流沙 绿了沙漠

  上世纪50年代,为保护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线的畅通,宁夏两代治沙人创造出草方格治沙技术,在裸露的移动沙丘上建立起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这一“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体系,固定了流沙,绿化了沙漠,解决了世界性难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草方格使包兰铁路沙漠沿线植被覆盖率从不足5%上升到了50%左右。常年经受风沙侵袭的包兰铁路两侧,形成了一条长60公里、宽500米的防风固沙带。

  行走在宁夏,曾经令当地困扰的沙化问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中卫沙坡头国家沙漠公园,盐池哈巴湖荒漠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灵武白芨滩全国防沙治沙展览馆……在防沙治沙领域,宁夏实现了多项国内第一,并引起国际关注。

  近年来,先后有89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政要来到宁夏参观考察防沙治沙。2016年9月,埃及总统安全事务顾问法耶扎·艾布·纳佳考察了宁夏治沙经验后坦言:“宁夏在沙漠治理和开发利用方面成绩举世瞩目。埃及和宁夏气候条件相似,非常期待宁夏的经验可以帮助埃及,并诚挚邀请宁夏沙漠治理、节水等方面的专家到埃及指导工作。”

  扎根沙海 矢志不渝

  走进吴忠市盐池县哈巴湖自然保护区,柠条、沙柳、花棒、沙枣郁郁葱葱。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跑、抬脚不见踪”的不毛之地。盐池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是宁夏唯一的牧区县,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

  “20年前,因为沙子多,牛拉车都上不去,所以人们就给这里取名叫乏牛坡。”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学增介绍,“为了改变被沙子欺负的命运,真是拼了命。车进不去,就肩扛人背树苗,一走几公里;树苗被沙子埋死了,大家就补植,一直到种活为止。”

  王学增口中“老一辈的治沙人”,最有名的要数今年65岁的白春兰。与毛乌素沙漠搏斗的36年间,白春兰带领全家人累计种树9万棵,封沙育苗900亩,治理沙漠3800多亩。如今,她仍然守在那里,每年坚持种1000棵樟子松。

  “从20岁种树种到60多岁,以前种下的那些树如今长得又粗又壮。人生不足百年,可我们种的树能一直活下去,活几百年、几千年。”白春兰说。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宁夏治沙人扑向漫天黄沙。正因为他们扎根沙海的不懈努力,从70年代至今,宁夏沙化土地面积由2475万亩减少到1686万亩。特别是1994年以来,宁夏连续20多年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

  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马金元介绍:“宁夏的荒漠化面积以每年2万公顷的速度递减,沙化土地面积以每年近1万公顷的速度递减。宁夏的沙漠化,正处于整体遏制、持续好转、面积缩减的阶段。”

  生态产业 增收富民

  宁夏很早就提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努力让防沙治沙与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

  在石嘴山市平罗县,一座沙漠里崛起的现代农业园区成了当地生态移民的“绿色银行”。2013年以来,林伟光借助当地实施的生态移民项目和国家农业开发项目,带领员工在庙湖移民新村建设7800亩的沙漠瓜菜产业园。

  4年时间,林伟光的沙漠蔬菜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1亿元,每年吸纳当地生态移民3000多人就业。每人每年劳务收入平均按2.4万元计算,每年移民群众可从现代农业园区中获得收入7200余万元。园区还带动餐饮、零售、服务业同步发展,破解生态移民增收致富难题。

  在与沙漠的无数次较量中,白芨滩林场探索出治沙与致富相结合的沙漠治理开发模式。在沙漠外围营造大面积以灌木为主的防风固沙林,形成第一道生态防线;围绕干渠、公路、果园,建设多树种、高密度、宽林带、乔灌结合、针阔混交的大型骨干林带,构成第二道生态防线。在两道生态防线的保护下,内部引水拉沙造田,培育经济果林和苗圃,果园成为职工的“摇钱树”;在田间空地,种植畜草,发展养殖业,形成了牲畜粪便肥田、林草养殖牲畜两项循环产业。

  如今,荒漠变绿洲,绿洲成了美丽家园。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兴东介绍:“这几年职工收入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幅,去年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了5.5万元。”

  目前,宁夏各类沙产业产值已达35亿元以上。

分享到:

电脑版

Copyright@2008-2018 中华通讯社-中华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