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美国千禧一代越来越喜欢聚居在市中心,因为城中交通便利,购物商场和餐饮娱乐集中。这不仅仅让很多大公司(比如麦当劳和 ConAgra)也随之将郊区总部设到城中,而市中心的高房租也促使人们更倾向于通过分享的方式降低生活成本,针对年轻人的“共享居住空间”概念火了起来。
这种共享居住空间被称为 “成年人的集体宿舍” ,目标客户群就是那些毕业没多久需要扩宽社交圈的职场新人,又或者是想要多和年轻客户打交道的初创公司创始人,也有在外租住的学生,同在一个屋檐下,在公共沙发上坐着闲聊又或者在厨房一同做早餐,都是聊事业和人生的好机会。
我们也曾报道过国内这样重视社交性的共享居住空间,不管是传统中介、互联网公司,又或者是房地产商、酒店集团,都做起了品牌公寓市场,比如 YOU+ 公寓、自如寓等等。
现在因为美国年轻人人口流动的原因,不少公司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
房产交易初创企业 Open Door 成立于 2013 年,已经在旧金山湾开拓出 3 块共享空间,并打算将现在的 40 个卧室(另外还有 140 个房间在准备中),在 2018 年年底前增加到 1000 个房间。
2014 年,Open Door 的第一个项目 Farmhouse 在伯克利上线,这个空间能容纳 16 个人,特色就是一个共享蔬菜园和鸡圈,偶尔还有爵士即兴音乐会和篝火派对。另外一个项目 Canopy 坐落在奥克兰中产阶级地区的边缘,可以接待 12 个住客。
去年联合居住初创公司 Common 在美国三大主要城市的 9 栋共享居住空间收到接近 1 万份入住申请。现在每周还有 300 份申请,公司计划在今年承租下更多的房间。
Common 的共享空间居住模式非常强调私密性,一般都是单人间,如果需要还会有独立卫生间房型可供选择。
WeWork 现在也不再仅仅局限在做共享办公空间的生意,去年在纽约、阿灵顿推出公寓租赁品牌 WeLive,将办公和生活打包成一种新型的社群生活方式。
相比竞争对手,WeWork 想要拓宽合租品牌 WeLive 可能有一些优势,比如声誉在外以及资金充裕。现在 WeWork 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一定的客户积累,在 14 个国家超过 100 个地方,有 9 万会员。
但是发展速度可能就不如预期那样快,2014 年,WeWork 告诉投资人会在去年底新建 14 个 WeLive 新地盘,但现在运营的也只有 2 个。
在华尔街地带,WeLive 的一个 Murphy Bed(隐壁床,不需要时可以折叠推进墙上柜子里)床位就要 1900 美元,单人公寓间也是 3050 美元起(这比曼哈顿单人公寓间的租金中位数还高 500 美元)。
根据国内面向青年群体的长租公寓市场情况,可以推测的是,这些公司也需要面临前期投入大、利润不一定高的问题,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情愿为了一些附加服务或者社交属性支付比附近普通房子更高的租金。
虽然有些品牌最初看似火爆,但其实公寓很难保证之后的续约率,这也会提高获客成本。现在的千禧一代还在人生最动荡不安的阶段,并不会早早安定,搬来搬去是常态。
全球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服务公司 Fannie Mae 在 2015 年还有调查显示,年龄在 25 岁到 34 岁的美国租客中有 91% 都表示之后才会计划买房,现在还是要攒攒钱。
文中图片来自 各公司官网
题图来自 Friends 海报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