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共享单车盈亏分析:自我造血有多难?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4-14 10:03:02

  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近日获审通过,因拥有共享单车服务“永安行”,永安此次过会也被解读为“共享单车第一股”的诞生。

  在永安提交的招股说明书中,两个数字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兴趣。一是截至2016年年底,其共享单车业务占主营业务营收的比例仅为0.05%,有媒体将此解读为“共享单车收入不值一提”;二是共享单车业务毛利率高达92.27%,亦有观点认为这证明共享单车未来盈利可期。

  尽管两种解读都并不准确,业务占比低其实是因为永安的共享单车服务2016年11月底才投入运营,而毛利率高则来自于投入的共享单车尚未开始折旧,但对这两个数字的广泛讨论,实际上正体现出市场对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和前景的关切。

  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我国共享单车行业共计融资90亿至100亿元,资本“输血”的规模不可谓不大,但考虑到车辆折旧、损毁维护、“烧钱”补贴等因素,仅靠分时租赁产生的租金收入,共享单车的“造血”能力显然难言平衡。在盈与亏之间,共享单车是否还有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有些看似靠谱的盈利模式其实处于“灰色地带”,比如被广泛质疑的押金资金池。

  摩拜和ofo两家巨头今年1月都宣布,用户数量超过千万。按照摩拜299元押金,ofo99元押金,其沉淀的押金分别高达29.9亿元、9.9亿元。有业内人士测算,以摩拜沉淀的押金量计算,即使通过银行的基本运作,年收益也将突破3000万元。

  但在另一方面,对于共享单车押金的使用模式乃至投资方式,以及投资收益的归属,目前的法律规定并不明确。尽管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均表示用户缴纳的押金统一存放在银行,进行第三方资金监管,但具体如何使用则语焉不详。3月20日,北京市海淀工商分局就发布通告,其中点名批评摩拜单车退款难,处理客诉效率低导致投诉量大幅增长的问题,更说明依靠押金“生金蛋”的盈利模式从长远上看,恐怕将随着监管的加强难以成立。

  有些看似靠谱的盈利模式目前仍是纸上谈兵。比如流量变现或者与本地服务结合增值收入。小鸣单车创始人邓永豪就表示,在本身的骑行收入之外,车身上面的广告、APP上面的广告、给其他平台进行引流等,都是可变现的渠道。市场研究机构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也表示:“互联网模式下,除了租车收费以外,每辆自行车也是大数据的承载体,可以搜集获取大量用户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同时推出各种广告营销产品、电子商务产品、游戏产品等,这种拓展性也是传统自行车租赁企业无法比拟的。”但这些“生钱之道”只是“看上去很美”,现在将全部精力用于造车与修车的共享单车企业尚无力顾及。

  倒是骑行产生的租金收入本身,有可能在用户消费习惯被培养起来,同时市场完成一轮洗牌后,为共享单车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毕竟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是共享单车模式的核心竞争力,一旦行业结束“烧钱”竞争后,共享单车的租金价格也会回归理性。只是考虑到目前资本的热情洋溢,行业“洗牌”何时才能告一段落还是未知数。

  这就是共享单车行业目前在商业模式上不得不面对的尴尬。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参与总人数达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预计到2020年,共享经济的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然而,如果没有实打实入账的“真金白银”,持续健康发展对一头扎进分享经济的诸多平台来说,只是一场镜花水月。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分享经济的发展,不能只依赖于资本的“傻大胆儿”,也不能只依靠于对未来的美好畅想,是否能回归商业本身的冷静和理智,是否能在“输血”和“造血”中找到平衡,也许将真正决定诸多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未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陈静)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