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扶贫 > 脱贫榜样 > 正文

奋进的阿妹戚托——贵州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见闻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6-08 11:28:10

  新华社贵阳6月8日电 题:奋进的阿妹戚托——贵州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见闻

  新华社记者李平、施钱贵、潘德鑫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1)奋进的阿妹戚托——贵州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见闻

  拼版照片:上图为6月6日无人机拍摄的贵州省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新貌(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下图为搬迁前的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干塘村(2018年1月15日摄)新华社发(陈亚林 摄)。新华社发

  阿妹戚托,一支流传于贵州境内的彝族原生态舞蹈,意为“姑娘出嫁舞”,因其“踏地为节、以足传情”,被外界称为“东方踢踏舞”,2014年入选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阿妹戚托的发源地。这里民族传统文化浓郁,却长期贴着“贫穷”的标签。作为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三宝乡2014年贫困发生率仍高达59%。为了摆脱贫困,当地政府对三宝乡进行整乡搬迁,迁出来的群众被安置在县城阿妹戚托小镇。阿妹戚托,承载着三宝的历史,也孕育着三宝的未来。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2)奋进的阿妹戚托——贵州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见闻

  拼版照片:上图为6月6日无人机拍摄的贵州省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新貌(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下图为搬迁前的晴隆县三宝彝族乡三宝村(2018年1月15日摄)新华社发(陈亚林 摄)。新华社发

  困顿之后获新生

  走进阿妹戚托小镇,只见褐墙灰瓦、花窗雕栏的安置房依势而建、错落有致,硬化的串户路打扫得干干净净,绿化带里的花草更是色彩斑斓、生机勃勃,身着民族服饰的老人正依着廊亭栏杆飞针走线做刺绣。

  “和以前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作为一名省城来的帮扶干部,宋应龙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到三宝乡时看到的场景:大部分村民的房屋很破旧且几乎都是“挂在半山腰”,路上到处流淌着牛尿马尿,脸也不洗的小孩光着脚满地跑。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3)奋进的阿妹戚托——贵州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见闻

  这是6月6日无人机拍摄的贵州省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地瘦人穷文盲多。”三宝乡副乡长刘金松说,三宝乡属高寒山区,人均仅有9分地,粮食亩产仅350斤左右。2014年,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县平均水平低1500元,40%的群众为文盲半文盲。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为斩穷根,当地政府对三宝乡进行整乡搬迁。2017年9月,三宝的中小学率先完成搬迁;2018年3月,第一批搬迁户入住;今年5月底,全乡1233户5853人均签订了搬迁协议,其中94.73%的村民已搬迁入住,剩余的也将陆续搬迁。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13)奋进的阿妹戚托——贵州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见闻

  6月6日,两名来自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搬迁户在阿妹戚托小镇里刺绣。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刘金松介绍,为确保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城市生活,晴隆县着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安置点配套建设了医院、中小学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工服务站,通过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开展社区融合活动。

  阿妹戚托,在新时代的春风中重获新生。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4)奋进的阿妹戚托——贵州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见闻

  拼版照片:上图为6月6日,来自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搬迁户王勇泽和妻子在阿妹戚托小镇的新家前合影(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下图为搬迁户王勇泽位于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干塘村的老家(6月6日翻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教育孕育新希望

  作为阿妹戚托小镇配套建设的小学,晴隆县第六小学吸纳了近500个三宝乡孩子上学。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13岁的文安菲和小伙伴们自编自演的舞蹈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即将小学毕业的文安菲说:“总感觉还没待够就要毕业了。”

  “以前觉得上学很痛苦、很累。”原住三宝乡大坪村的文安菲说,去乡里的三宝学校,走路要1个多小时。有时怕迟到早饭都不敢吃,冬天雾大还得打着手电筒,到学校觉得特别累,第一节课经常打瞌睡,放学回到家天都黑了,还要帮忙放牛、割猪草。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5)奋进的阿妹戚托——贵州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见闻

  这是6月6日无人机拍摄的贵州省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现在晴隆县第六小学离安置点很近,走路10分钟就能到。让文安菲不舍的不仅是轻松的上学路,还有明亮的教室、宽阔的操场和多彩的课外活动。六小是寄宿制学校,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开设了电子琴、书画、棋艺等兴趣班,文安菲选择了电子琴,每天放学后都能在琴房学琴1个小时。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12)奋进的阿妹戚托——贵州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见闻

  6月6日,来自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搬迁户在阿妹戚托小镇里观看文艺演出。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第六小学校长田超曾在三宝学校任教13年,他对搬迁前后的变化也深有体会。田超说,以前三宝的孩子上学“起早贪黑”很辛苦,没有足够的精力,基础比较差,“能坚持上完初中就很不错了,考上大学的更是寥寥无几”。搬进城不到两年,学校“小升初”成绩从倒数第一上升到全县第五,一年级期末统考成绩更是进入了全县前三。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6)奋进的阿妹戚托——贵州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见闻

  6月6日,搬迁户的孩子们列队前往阿妹戚托小镇参加文艺演出。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田超告诉记者,当时很多人是带着顾虑搬出来的,主要的动力是下一代能受到更好的教育,现在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很多家长悬着的心也慢慢放下来了。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11)奋进的阿妹戚托——贵州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见闻

  6月6日,孩子们在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里参加文艺演出。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三宝人有了新选择

  在家发展种植养殖或是外出打工,这是搬迁前大多数三宝人的选择。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7)奋进的阿妹戚托——贵州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见闻

  6月6日,来自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搬迁户王勇泽和妻子在阿妹戚托小镇的新家前合影(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之前确实不太想搬,怕找不到活路做,现在让我回我都不回,生活环境好,收入也稳定。”搬迁户陇忠云2018年搬到县城后,政府给他安排了开垃圾清运车的工作,一个月2800元,爱人在小镇里打扫卫生一个月1800元。

  “减去生活成本和路费,现在的收入和外出打工差不多。”今年23岁的搬迁户王坤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但“心里不踏实,没有归属感”。搬迁后,他在小镇旁边的一家服装厂找到了工作,“骑摩托车上班几分钟就到了,有时间照顾老人小孩”。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8)奋进的阿妹戚托——贵州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见闻

  6月6日,搬迁户们在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的扶贫车间里加工服装。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搬迁户要“稳得住”“能致富”,就业是关键。为解决就业,当地加快培训服务体系建设,为搬迁户举办电商、厨师、建筑工、刺绣等技能培训30多期,覆盖1800余人次。

  此外,为了鼓励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当地政府还免费提供2000平方米的商铺作为自主创业平台,曾长期在外打工的贫困户陈勇慧就尝到了甜头。2018年4月,陈勇慧搬到小镇后即申请到了免费厂房开了家小型服装厂,贷款有优惠,购买设备也有补贴。陈勇慧说,服装厂主要生产苗族服饰,正常经营一年能挣五六万元。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9)奋进的阿妹戚托——贵州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见闻

  6月6日,两名来自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搬迁户在阿妹戚托小镇里刺绣。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搬迁改变了三宝乡的历史面貌,正在改变三宝人的精神面貌,也将培养一批新时代的‘追梦人’。”晴隆县委书记袁建林表示,下一步,将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既“安身”又“安心”,加快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标。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图文互动)(10)奋进的阿妹戚托——贵州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见闻

  6月6日,搬迁户们在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的扶贫车间里加工服装。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大视窗